关于古代天文星象,整体分布是三垣四象,四象分布在三垣四周,每一方形成动物图案,就是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三垣中,以紫微垣为“中宫”或“中枢”;之所以称为紫微垣,是因为在这里有颗永恒不动的“紫微星”。想要了解古代天文星象,就必须从这颗星入手。紫微大帝与三十六天罡神像由于我国神仙信仰,起源于对日月星辰对自然崇拜。因此通过星象布局,也可以看到神仙体系的基础。紫微垣因紫微星而得名,紫微星被称为“众星之主”,作为星空的“中枢”,坐镇这里的就是紫微大帝(紫微星君和紫微大帝不是同一位神仙)。在紫微大帝的统领下,大家熟悉的就是北极四圣和众星君(每星上合一位神)。在众星君中,为人们熟悉的就是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北极星示意图·网络供图虽然强调了紫微星是众星之主,但具体来说,也有从属远近的问题。而天罡地煞被直接归入紫微大帝的统属,自然和这些星辰的分布位置有极大关系。我们再回到星空中,北极星可能不太好找,但北斗七星一般还是能分辨的。而北极星在北斗星的位置,见上图示意。四季分明正是以北斗星是围绕北极星旋转位置来确定的。北斗七星位置和名称形成紫微垣的星宿主要有两组,即北斗七星和勾陈六星。我们常听到一个成语叫“步罡踏斗”,就是道士作法事时“跳转腾挪”的奇异步伐,宛如踏在“罡星斗宿”之上。由此来看,天罡地煞星的位置就大致清晰了。三十六天罡就是在北斗七星“斗柄”周围的众星。分布范围可看上图北斗七星中斗勺四星的名称和图示。步罡踏斗·网络供图七十二地煞星的分布更广,它们是分布在北斗七星周围的丛星。北斗七星、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星在星空中分辨,大体可以按照明暗程度来区分。但具体到每一颗的位置,可能古人观测所限,并没有一一都指明出来。由天罡地煞众星都分布来看,都在紫微垣内,所以便是紫微大帝直接的统属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bdyss/10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