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农耕,人们看天吃饭,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是人类与星辰最亲密的年代。在那个时代,是“天相”指引着人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众多“天相”中,北斗七星因其醒目的外观成为了人们最熟悉的夜空标志,自远古时起,它便是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
北斗七星型似勺子,它的形状我国古代发明的“司南”外形不谋而合。司南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与北斗星二者相结合,既彰显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昭示着我国在导航定位技术方面将大有所为。
如今,我国自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如古人眼中的北斗七星那样,替人们指明了方向。不仅如此,如今的“北斗”更代表着整个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自年7月3日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建成并开通服务以来,进入了持续稳定运行、规模应用发展的新阶段。
当前,北斗系统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应用深度广度持续拓展。北斗系统已广泛进入各行各业,以及大众消费、共享经济和民生领域,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北斗担负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重任
为何说“北斗”代表着整个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首先,北斗系统是我国着眼于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在过去20多年的自主化探索中,我国北斗从无到有,突破层层技术封锁,并且实现零配件00%国产化。
其次,从技术层面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由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三部分组成,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且具备短报文通信能力,已经初步具备区域导航、定位和授时能力,定位精度为分米、厘米级别,测速精度0.2米/秒,授时精度0纳秒。
简而言之,就是定位更精准,与各行各界联系应用更紧密。在此基础上,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月4日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指出,推动北斗系统规模应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多样的公共服务产品,进一步挖掘市场潜力、丰富应用场景、扩大应用规模,构建新机制,培育新生态,完善产业体系,加强国际产业合作,打造更加完整、更富韧性的产业链,让北斗系统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此外,白皮书还指出,构建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体系,发展多种导航手段,实现前沿技术交叉创新、多种手段聚能增效、多源信息融合共享,推动服务向水下、室内、深空延伸,提供基准统一、覆盖无缝、弹性智能、安全可信、便捷高效的综合时空信息服务,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如此看来,北斗已经担负起我国甚至全球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重任,未来,中国将建设技术更先进、功能更强大、服务更优质的北斗系统,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综合时空体系,提供高弹性、高智能、高精度、高安全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
北斗系统应用广泛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如今,北斗系统已经成为世界上首个具备全球短报文通信服务能力的卫星导航系统;是世界上首个面向授权用户提供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建成地面站全国一张网,向行业和大众用户提供实时米级、分米级、厘米级和事后毫米级高精度定位增强服务。
在这样不断“升级、进化”的背景下,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脚步也正在加快。例如,产品制造方面,北斗芯片、模块等系列关键技术持续取得突破,产品出货量快速增长。截至年底,具有北斗定位功能的终端产品社会总保有量超过0亿台/套。
行业服务方面,北斗系统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截至年底,超过万辆道路营运车辆安装使用北斗系统,近台各型号北斗终端在铁路领域应用推广,基于北斗系统的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超过0万台/套,医疗健康、防疫消杀、远程监控、线上服务等下游运营服务环节产值近亿元。
大众应用方面,以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式设备为代表的北斗大众领域应用获得全面突破,2年上半年,中国境内申请入网的智能手机中,28款支持北斗定位,出货量超.3亿部,占上半年总出货量的98%以上。手机地图导航中,北斗定位服务日均使用量已突破亿次。特别是,北斗高精度定位服务已进入大众手机,在深圳、重庆、天津等8个城市开通车道级导航应用。全球首款支持北斗三号区域短报文通信服务的手机已正式发布,用户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就能通过北斗卫星发送短信。
整体来看,在北斗及其相关产业的带动下,年,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约亿元人民币。
期待更广阔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大市场
随着“北斗+”融合创新和“+北斗”时空应用的不断发展,北斗越来越多的与其他技术实现融合创新,与各行各业的信息化、智能化系统实现应用融合。如今,北斗在智慧交通、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文旅、智慧医疗、智慧教育等涉及大众生活的数字化应用场景中不断发力,北斗应用正在走进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目前,北斗系统在交通运输、公共安全、救灾减灾、农林牧渔、城市治理等行业领域,以及电力、水利、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已逐步形成深度应用、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可以说,北斗系统的应用领域已从传统的测量测绘向精准农业、变形监测、自动驾驶、电力巡检、智慧港口、共享单车等多领域拓展应用。
例如,当人们准备享用早餐时,或许手中的面包就是由装有北斗导航的无人驾驶收割机收割的小麦制成的;吃过早餐,出门寻找共享单车,即使在高架桥下、楼宇间、树荫下等信号遮挡的地方都可以通过北斗定位准确定位;在公交站,北斗导航系统可以精准提供每辆公交车的位置;中午点外卖显示外卖小哥此刻正在商家取餐,还有20分钟送到,这也离不开北斗的定位功能;晚上回家后的网络购物北斗系统也在金融领域发挥着作用,北斗授时可以提升交易的可行性和可追溯性……
在如此多的应用场景下,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核心产值持续增加。例如,年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约2.28%,达到亿元,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3%,增速略低于上年。有机构预测,在北斗的带动下,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3年后平均保持20%以上增速,5年产值规模突破万亿元。
白皮书也指出,当前传统产业正面临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的巨大浪潮。可以预见,未来两三年,伴随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能制造、智慧农业及水利、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文旅、智慧社区、智慧家居和智慧政务等十大数字应用场景的发展,北斗/GNSS与5G、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的融合创新必将极大赋能传统行业领域,形成数字化发展革新,催生出更广阔的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