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航天健康卫士医院血液科主

十大航天健康卫士

为积极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先进典型宣传、选树“中国好医生、中国好护士”等有关要求,充分展示航天健康工作者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航天医科开展首届“十大航天健康卫士”评选活动。

医院共有7人获评十大航天健康卫士。

本期展示的是十大航天健康卫士--医院血液科主任王静波。

王静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医院血液科主任,北京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从事血液病临床及科研20余年,对血液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年开始从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工作,至今已完成各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余例,包括亲缘移植、非血缘移植、脐血移植等,其中以单倍体移植居多。近10年以来,致力于挽救性个体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难治白血病淋巴瘤并取得突出成就,挽救了一大批复发难治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的生命。率先开展异体CIK(CTL)治疗移植后早期复发患者疗效显著,率先开展病毒特异性CTL治疗移植后病毒感染并取得很好疗效,率先开展CAR-T细胞治疗移植后复发并取得可喜疗效。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各类论文20余篇。目前作为责任人承担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1项,院内课题2项。医院学会细胞治疗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血液学分会移植后感染委员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细胞治疗专业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北京大学血液学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师协会内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北京市医疗损害鉴定专家,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京津冀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等社会职务。

王静波青年励志,师从名门,打下坚实的学术功底,拥有深厚的学术背景,在从医20余年的时间里,始终坚持书本知识、前辈经验及临床实践三方面的紧密结合,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先后攻克了一系列的顽疾,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王静波担任住院医师的时候,病房里有一位30多岁的男性患者,是一个化工厂非常优秀的工程师,不幸得了白血病。经过移植治疗后,没过多久,发生了严重的并发症,医学上称“肠道移植抗宿主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拉肚子。每天几十次的腹泻,伴着剧烈的疼痛,一泻就是一个月,人脱了形,骨瘦如柴。那正是需要亲人陪伴的时候,可他的爱人却不堪忍受生活的压力,离开了他。他的求生欲望越来越强烈,可病情却越来越重。通过检索大量文献、查阅书籍,向专家请教,以及对以往治疗的病例进行详细分析后,王静波发现了问题所在:以前大多对这一类腹泻患者的细微病情变化把握不准,没能做到早期判断、早期干预治疗。其实,腹泻患者大多数是因为排异、病毒感染或者各种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所导致,这些不同细节的把握对移植后腹泻的处理恰恰是至关重要的,往往影响患者的预后。于是,王静波带领血液科团队针对每一例腹泻患者的不同细节制定个体化的早期处理方案,积极进行防治,并持续改进,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

工作中,规范,是标准,是依据,是临床工作必须要遵循的,超过了这些规范,就没有了依据,如果因此造成不良后果,就要承担无限责任,这是一名医生不敢轻易触碰的红线。一个16岁的小女孩,4年前得了白血病,在当地治疗后缓解,但是四年后复发,白血病类型也发生了改变。白血病细胞始终无法降下来。当时的骨髓白血病细胞达到42%,这种情况下,可不可以试一试做移植呢?当时,做骨髓移植的规范要求是:患者的白血病细胞在5%的情况下,才能做移植。这一刻,王静波决定冒险一试,在和孩子的母亲做充分沟通后,没有犹豫紧急进仓。骨髓移植很顺利,白血病细胞逐渐消失了,移植的骨髓活了!几个月后,小女孩出院了。临走的那一天,她的妈妈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感激的眼泪止不住的往下流。现在小女孩已是移植后的第10年,没有复发,状态很好,都已经参加工作。这也是在骨髓移植技术上实现的又一个突破。有了这次的成功经验,紧接着,通过移植成功救治第二例、第三例以及更多难治的白血病,有的白血病细胞高达80%、90%。甚至%全是白血病细胞的情况下都可以进行移植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已经非常成熟,成为我们科室的品牌。

行医十几年,各种各样的难题都会遇到。随着复发难治的患者多了,入仓后出现的各种状况也多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经过移植处理后,患者的正常白细胞为零,在这种情况下,是不能进行任何有创处理的,否则,也许会发生致命性的后果,因此就有了一个在无菌移植仓内不准做有创手术的禁忌。一个14岁的花季少女,在无菌仓内准备做移植。因癫痫持续状态,不停地抽搐,导致严重憋气。虽然已经给足了氧气,但血氧仍然很低。这种情况只有通过气管插管上机才能解决她的缺氧问题,大家谁也不愿打破禁忌。王静波实在不忍心,对大家说:“我的病人,我来负责!赶紧插管,上机!”上完呼吸机,王静波一直守候在病人身边,从早上5点多到晚上11点。后来,小姑娘病情缓解,移植成功,顺利出院!6年后,小姑娘千里迢迢赶来参加我们组织的移植病友会。弹得一手好古筝的她,在病友会上为大家弹奏了一首《高山流水》。她良好的身体和精神状态让众多白血病病友们看到了更多生活的希望。

还有一个20多岁刚刚研究生毕业的女孩,本打算到澳洲留学,却不幸患了白血病。来时,已经持续高烧了一个多月,一直39℃以上,医院的。医院已经劝家属放弃治疗,但是她家人仍医院。入院时,骨髓中白血病细胞已达90%以上,病情危重。在她体温出现短暂好转时,立即着手进行移植。经过移植前处理,患者的正常白细胞已降为零,但就在这时,患者却出现了严重的鼻窦炎和面部感染。整个面部都水肿了,眼球像金鱼眼一样向外突出。这个时候,如果不马上做鼻窦手术,将很快面临失明的后果,并发颅内感染,危及生命。又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经过慎重考虑,王静波立即请来耳鼻喉科专家,在移植仓内进行鼻窦开放手术。手术很成功,鼻窦炎的症状很快消退了。经过顺利的移植治疗,病情得到缓解,灿烂的微笑又重回女孩的脸庞。

经历过这一次又一次的成功抢救以后,王静波慢慢发现,其实不是因为白血病细胞比例高而不能做移植,也不是因为易继发感染而在无菌仓内禁做有创手术,只是因为这样做,不仅风险要比按诊疗常规做的风险高很多,而且也要付出更多的辛苦。但是病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医生的顾忌、医生的辛苦是次要的。王主任带领的团队有这么一个朴素的信念,那就是:不这样做,患者就会死,这样做了,就可能救他们一命。命是最重要的,命没有了,什么都没有了。挽救一个生命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让孩子有了妈妈,丈夫有了妻子,母亲有了儿子……我们因此少吃一顿饭,少睡一宿觉,这也是非常值得的!

现在,血液科团队在一次又一次的技术突破后,已探索出一条治疗复发难治患者的特色之路,在复发难治的危重症抢救方面已成为业内越来越响的品牌。有一段时间,北京业内同仁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复发难治的病人就交给王静波吧。”王静波主任不仅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多年未归家过春节,家人病重不能陪伴,孩子成长不能参与,舍小家顾大家,以患者的利益为第一位。

王静波同志以高尚的医德,高超的医术,出色的团队业绩,践行自己青年时代励志从医的誓言。

专业特长:

从事血液科临床及科研30余年,对血液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至今已完成各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余例,其中大部分是单倍体移植及非血缘移植,少部分为同胞HLA配型相合移植。

门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

编辑

曹月半

审核

傅冠峰、叶冬红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bdyss/4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