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婴幼儿过敏性鼻炎治疗的首版专家共识二

婴幼儿AR与学龄前期、学龄期儿童及成人相比,其解剖、生理和发病特点及诊断不同,治疗需求具有特殊性。口服二代抗组胺药(oralsecond-generation/lesssedatingantihistamines,OA)因其起效快、作用持久,可有效地改善鼻痒、喷嚏、流涕、流泪等组胺引起的鼻、眼部过敏症状,是国内外治疗AR的一线治疗药物,因其副反应小、耐受性良好,有滴剂、糖浆、口服液等剂型、服用方便等特点,推荐用于儿童AR的治疗。但现有的国内外AR指南多为成人与儿童共用,偏重于成人AR的诊治,对儿童AR治疗方案的描述过于简单,更缺乏针对婴幼儿的详细治疗方案。因此,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儿童耳鼻咽喉专业委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临床专家,共同制定《抗组胺药治疗婴幼儿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本共识将填补国内婴幼儿AR诊治管理共识的空白,为广大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用药依据。

婴幼儿AR发病特点

婴幼儿AR的发病特点与年长儿童和成人不同,具有特殊性。年龄越小,间歇性AR越多见,随着年龄增长,中-重度间歇性和持续性AR比例增加,但3~5岁仍以轻度间歇性AR更多见,临床表现呈现多样性。婴幼儿AR临床表现的症状以喷嚏、鼻痒、咳嗽、鼻塞等症状更多见,≥7岁鼻塞比例增加。婴幼儿鼻痒常表现为将鼻子在父母身上摩擦。学龄前AR患儿的典型体征:揉鼻子、“变应性敬礼”(allergicsalute)、“变应性暗影”(allergicshiner)、丹尼-摩根纹、“变应性皱褶”(allergiccrease)、张口呼吸等。

发病机制

儿童AR是主要由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其主要病理机制为抗原进入致敏个体内,引起相关炎症介质释放和炎症细胞聚集,进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见图1)。

图1过敏性鼻炎的发病机制

婴幼儿AR预防与治疗

1、药物治疗:

婴幼儿AR常用的治疗药物:口服二代抗组胺药、鼻用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鼻用糖皮质激素等(见图2)。

图2婴幼儿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方案

(1)口服抗组胺药:规律服用可维持疗效,而且副反应小,长期服用耐受性良好,OA有滴剂、糖浆、口服液等剂型,使用方便,推荐为婴幼儿AR的一线治疗药物。婴幼儿常用的OA有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西替利嗪是目前起效最快的OA,作用持续至服药后24h。(2)鼻用抗组胺药(intranasalantihistamines):起效较快(15~30min),是儿童和成人AR的一线治疗药物。(3)白三烯受体拮抗剂(oralleukotrienereceptorantagonists,LTRAs):选择性地与半胱氨酸白三烯CysLT1受体结合,通过竞争性阻断半胱氨酰白三烯的生物学作用而发挥治疗效应,减少鼻部血管充血和水肿,主要改善鼻塞症状。(4)鼻用糖皮质激素(inranasalsteroids,INS):有全面抗炎作用,抑制过敏反应的速发相和迟发相症状。中至重度间歇性AR或持续性患儿,可起始采取INS联合OA或鼻用抗组胺药治疗。

2、婴幼儿AR具体用药方案

婴幼儿以轻度间歇性AR为主,首选OA。其中<6月龄,盐水或海水鼻腔冲洗雾化等辅助治疗为主;6月龄至1岁,推荐西替利嗪;2~3岁,可选择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等OA,夜间鼻塞症状明显的患儿可添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治疗。3~6岁,按照发作时间及程度:轻度间歇性和持续性、中至重度间歇性和持续性,可选择起始OA或鼻用抗组胺药或与鼻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

3、预防性治疗(prophylactictreatment):已患有AR或伴有过敏性哮喘的婴幼儿,在发作季节开始前2~4周给予药物预防性治疗,如OA儿童剂型。4、安全性:OA是安全的。婴幼儿选择口服OA,应考虑肝脏和心脏安全性、长期用药安全性和耐受性、对生长发育的影响、联合用药的药物相互作用等方面。经肝细胞色素P酶代谢的药物可能增加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风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增加不良反应可能性。婴幼儿应尽量选择不经肝P酶代谢的药物,如西替利嗪。

参考文献: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4(9):-.二代抗组胺药是婴幼儿AR治疗与预防的一线之选,西替利嗪作为二代抗组胺药物,应用于婴幼儿AR的治疗,可作为二代抗组胺药中的首选,疗效好,安全性高。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bdyss/4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