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
相关检查
病史和查体
个人史和家族史
了解患者的工作环境、职业,是否有对花粉、食物等的过敏史,以及家族中是否有人患过敏性疾病。
自觉症状
患者是否有阵发性喷嚏、清水样涕、鼻痒、鼻塞等过敏性鼻炎的典型症状,以及眼痒、眼睛发红、流泪等眼部症状(提示花粉过敏可能性大)。
体格检查
查看患者是否有眼睑肿胀、结膜充血、鼻粘膜暗红色、浅蓝或苍白、水肿、鼻甲肿大、鼻道小息肉、鼻腔有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等症状;肺部听诊是否有瑞鸣音(如果有,则提示可能伴有哮喘)。
鼻部检查
鼻前镜和鼻内窥镜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查方法,通过此项检查可确认。
鼻的解剖情况,包括鼻中隔、下鼻甲是否肥大,鼻道有无息肉等;
鼻黏膜是否水肿,颜色是否正常,有无暗红色、浅蓝或苍白等症状;
鼻腔有无水样或黏液样分泌物及其量的大小。
过敏原皮肤试验
过敏原皮肤试验是测试过敏源和诊断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方法。通过观察过敏原与皮肤接触后的皮肤反应来诊断。
具体做法:以各种常见变应原提取液刺激皮肤,如果患者对某种变应原过敏,激发部位会出现风团和红晕,视为阳性,根据风团的大小判定阳性程度(+、++、+++)。
皮肤试验包括过敏源皮内实验、针刺试验(SPT)、搔刮试验、斑贴试验等,以前两种应用最为广泛,需要注意的是,皮肤试验的结果易受到某些药物的影响,尤其是抗组胺类药物;患者的年龄以及实验部位的不同也会对结果产生一定干扰;如果患者患有皮肤疾病,皮肤试验很难进行。
皮肤皮内试验
试验结果与症状关联性较差,还可能引起一些假阳性反应和全身反应,因此没有广泛应用。
皮肤针刺试验(SPT)
应用较为广泛,可用于检测多种吸入性抗原,包括尘螨(屋尘螨和粉尘螨)、季节性草花粉(巨豚草、艾草、羊角、腐殖质、藜属)、动物毛发(狗和猫)、霉菌(室内和室外的发霉或花卉环境)和蟑螂等。
特异性IgE检查
血清特异性IgE测定:需要抽取患者血液,检测血清中游离特异性IgE。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血清特异性IgE如呈阳性且等于或高于2级,且患者病史中接触该阳性IgE对应的过敏原可诱发症状,即可诊断为过敏性鼻炎。
过敏原鼻激发试验(NPTS)
将过敏原暴露于鼻黏膜,观察是否诱发临床相关症状,并评估鼻腔通畅度。
具体试验方法是将吸附有过敏原溶液(激发剂)的滤纸片贴于下鼻甲,或使用定量泵将激发剂喷入鼻腔,过敏源浓度逐步增加,甚至出现阳性反应。过敏原浓度越低,表示鼻黏膜反应性越大,及对该过敏源的敏感度越高。
记录激发试验后产生的症状,并结合客观检查结果(鼻分泌物的量、鼻阻力或气流的变化等)进行综合评价。
其他检查
发作期取鼻分泌物涂片检查可见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
鼻粘膜刮片检查可见肥大细胞或者嗜碱性粒细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