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儿童健康
托起明天希望
——医院在上期“儿童科普”中,我院皮肤科专家卫风蕾主任为家长们讲解了婴儿血管瘤的那些事★上期知识点:什么是婴儿血管瘤,血管瘤可以自行消退吗?
★本期知识点:婴儿血管瘤有哪些危害呢?如何治疗婴儿血管瘤?
点击图片链接查看上期科普内容
婴儿血管瘤有没有潜在的风险呢?会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呢?如何治疗呢?本期“儿童科普”卫风蕾主任就这些问题继续为家长们进行详细解答。本期嘉宾医院皮肤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卫风蕾主任医师
五、婴儿血管瘤是否有潜在的风险呢?如何治疗呢?
卫风蕾主任:有很多家长认为:血管瘤是良性肿瘤,有些是可以自然消退的,有些只是影响美观。
但其实不然,血管瘤生长在某些特殊部位是存在风险的,如出现潜在生命危险和功能问题;随着血管瘤的增殖加速还可能出现溃疡;还可出现血管瘤综合征合并结构异常等情况,所以,重视血管瘤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一)高风险血管瘤有些血管瘤生长部位为高风险血管瘤,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以下图片可能会引起不适,建议家长们慎重查阅★1潜在生命危险:血管瘤不仅仅表现在皮肤上,我们曾经治疗过的一名宝宝,伴有肝脏血管瘤,孩子同时伴有心衰,这样的宝宝是有生命危险的,保住孩子的生命是当务之急。
生长在皮肤上的如下颌部位,当血管瘤快速增殖时,可能使瘤体阻塞气道。≥5个以上的皮肤血管瘤,则要考虑是否可能合并肝脏血管瘤导致心功能衰竭、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问题。
2功能问题:如眼周血管瘤,可能出现散光、屈光不正、眼球突出、弱视、导致功能障碍。如图片左边的孩子血管瘤生长部位在孩子的右眼下,而且非常严重,其对眼睛的功能存在影响,所以这名宝宝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如何恢复器官功能。
累及口唇或口腔的血管瘤,图片中右边孩子的血管瘤属于毁形性,同时,孩子的嘴无法闭合,这样则还可能出现喂养困难等情况。
3溃疡问题:主要为节段型血管瘤,美国儿科学会提出无论血管瘤面积大小,只要累及以下部位:嘴唇、鼻小柱、耳轮上缘、臀裂和或会阴、肛周皮肤和其他问题区域(如颈部、腋下、腹股沟区域)都存在潜在溃疡风险。
像这名孩子,我们观察到,血管瘤生长在嘴部,溃疡非常深,属于毁形性改变,这名孩子的在治疗溃疡的同时,减少毁形性的损害。
4毁形性问题:有些高风险血管瘤存在潜在毁形性损害风险。
(1)节段型血管瘤:尤其位于面部或头皮血管瘤,存在瘢痕或永久毁容的高风险。
(2)面部血管瘤(年龄≤1岁):位于鼻尖或唇部(无论大小)或面部任何区域血管瘤直径≥2㎝(如果年龄≤3个月,则血管瘤直径≥1㎝),可能导致由于解剖标记变形和/或瘢痕和/或永久性皮肤变化的毁容的风险。
(3)头皮血管瘤(直径≥2㎝):可能导致永久性脱发(尤其是当血管瘤变厚或变大时),如果出现溃疡,会大量出血(通常比其他解剖部位出血更多)。
(4)颈部、躯干或肢端血管瘤:面积直径>2㎝,尤其是增殖期或较厚的浅表性血管瘤(厚度>2㎝),根据不同的解剖位置,有留下永久性瘢痕和/或永久性皮肤改变的巨大风险。
(5)女孩胸部血管瘤:可导致乳房发育(如乳房不对称)或乳头轮廓的永久性损害。
5血管瘤相关综合征:(1)面部或头部节段型血管瘤容易合并PHACES综合征,这种综合征表明后颅窝出现异常、可以合并动脉、心脏、眼部及胸骨的异常。
(2)位于腰骶部和/或会阴区节段型血管瘤容易合并LUMBAR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可以合并肾脏、骨髓、泌尿生殖系统及直肠的异常。
所以,血管瘤是需要个体化治疗的,需要结合孩子的病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等来诊断血管瘤的风险类型,从而决定治疗方案。
(二)低风险血管瘤有些血管瘤可能不会出现如上的问题,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美观,如面部两侧血管瘤、颈部血管瘤、头部血管瘤、肢端血管瘤、躯干血管瘤等。
治疗原则:
应尽早治疗,早期可遵医嘱给予脉冲光染料激光治疗、β-受体阻滞剂、局部约束治疗等方法。这样的宝宝一定要随诊观察,在6个月之前要每月复诊,观察瘤体大小,必要时遵医嘱定期复查局部超声,了解瘤体的厚度及血供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在治疗的过程中,若瘤体继续生长或出现溃疡等并发症,则要遵循高风险的血管瘤治疗方案。1
脉冲光染料激光治疗方法:
这是治疗血管瘤常用的方法,是浅表性血管瘤治疗的金标准。一般婴幼儿选择在/nm范围来吸收血红蛋白的能量。常用于浅表型婴儿血管瘤增殖期抑制瘤体增殖,也可用于溃疡性血管瘤,乃至消退期减轻血管瘤的颜色或毛细血管扩张性红斑。该治疗并无病灶选择性,以不形成新的皮肤损伤为前提。
如果皮肤的鲜红斑痣长在四肢,我们首先要考虑是否伴有静脉曲张或者骨肥大综合征。2
β-受体阻滞剂外用治疗:
如凝胶、软膏等,一般为外涂或外敷,其用法与疗程要遵医嘱进行,家长切勿自行为孩子用药。3
局部约束治疗:
经过医生评估的血管瘤,使用特殊的弹力绷带,用外界力量使血管瘤增殖速度放缓。主要适用于四肢、额部等易约束部位、明显隆起的瘤体。综上,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有很多,但需要在医生评估下,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治疗方案,对症治疗。
同时,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