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图1为中亚部分区域图,图2为阿姆河①水文站连续两日测得的河流流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材料二:土库曼斯坦首都阿什哈巴德市(58°E,38°N)位于卡拉库姆沙漠南部,1月平均气温4.4℃,七月平均气温27.7℃,平均月降雨量约5毫米。
(1)土库曼斯坦夏季热量充足,冬季几乎没有严寒,属于气候(类型),自然带名称是。(2分)
(2)土库曼斯坦拥有丰富的资源,通过(运输方式)输入我国,保障了我国的能源安全。(2分)
(3)有利于阿什哈巴德市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有、。(2分)
(4)说出阿姆河①水文站连续两日的流量变化特点,并从天气角度简析其原因。(4分)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咸海在年面积达6.8万平方公里,为世界第四大湖,主要由阿姆河和锡尔河注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咸海周边逐步成为世界主要的棉花生产基地,咸海面积及总水量逐年减少,现在已几乎消失,如下图所示。
(1)图示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图中河流属于_____河。
(2)阿姆河与锡尔河的补给水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其径流量季节变化_____,夏季径流量____,冬季径流量____。
(3)由于大量种植____需引水灌溉,再加上____生产和城市用水增加,导致河流入湖水量减少。
(4)简述阿姆河与锡尔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3.图1和图2为中亚地理要素简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图1中锡尔河的流向为______,其影响因素是______。中亚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水汽不易到达。(3分)
(2)里海沿岸分布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按自然属性,油气资源属于______。此外,中亚可供大规模开发的可再生能源有风能和_____等。(2分)
(3)图2中小麦生产的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源(降水)和______,中亚棉花品质优良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昼夜温差大。(2分)
(4)研究表明,咸海流域生态环境日趋恶化,请说出其主要表现并从农业生产活动角度阐述其成因。(3分)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图1为中亚局部区域图。图2为图1中阿姆河上游流域平均降水量年内变化统计图。
材料二:图3为费尔干纳盆地等高线示意图。费尔干纳盆地葡萄种植业发达,当地农民经过探索发现,在葡萄园内种植紫花苜蓿可以取得了更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该盆地灌溉农业发达,盆地中部广布盐滩,原苏联时期在该盆地内修建了大量的灌渠等灌溉设施,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灌溉系统。
(1)简述阿姆河上游流域冬半年降水特征并分析原因。(4分)
(2)指出大量修建灌渠对锡尔河水文特征的影响。(3分)
(3)分析费尔干纳盆地中部土地盐碱化的过程。(4分)
(4)从气候和土壤角度,说明葡萄园种植紫花苜蓿对葡萄生长的有利影响。(4分)
5.我国与中亚密切联系,互联互通,中吉乌合作修建铁路如图1,我国拟在乌兹别克斯坦规划建设棉纺织工厂如图2。(共15分)
(1)分析图示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少的原因。(5分)
(2)从气候角度说出修建中吉乌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条件。(4分)
(3)说出乌兹别克斯坦土地若不合理利用易形成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图2中棉花生产示意图及所学的知识,说明适度的棉花种植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6分)
6.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图1为中亚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图2为~年中亚部分湖泊水位变化曲线图。下表为~年喀拉湖流域内降水和气温变化。
(1)比较喀拉湖和凯拉库姆水库水位变化的差异,并分别说明其原因。(6分)
(2)从整体性角度说明咸海面积变化对区域农业生产造成的危害。列举流域内农业生产在水资源持续利用方面可采取的措施。(5分)
(3)比较图中甲、乙两城昼夜长短年变化的异同。(4分)
7.图Ⅰ为“中亚区域图”,图Ⅱ为图Ⅰ中“甲、乙两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该区域某干旱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约万hm2。当该地区部分耕地受灾时,全区粮食年产量也随之发生变化。图Ⅲ示意该地区某区域粮食年产量与水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对应关系。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影响本区域人口容量的主要制约因素是 。(1分)
(2)分析甲、乙两地明显的气候特征差异。(6分)
(3)某日,甲地(74°E)日出时间是8点(北京时间),该日甲地的夜长约为__________。请在右图中绘制该日甲地某平地直立旗杆的日影(方向、长短)变化图,并用箭头表示日影的运动方向。(4分)
(4)根据图3,指出该地区粮食年产量与干旱灾害受灾面积的关系,并解释该区域发生水灾时,粮食产量增加的原因。(4分)
8.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20周年。20年来中亚五国建交20多年。20多年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双边关系取得全面长足发展,各领域互利合作不断扩大。结合“中亚示意图”和“中亚气候类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图中棉花种植区棉花生产过程中,用水不当将给该地的地理环境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2)简述中亚的自然地理特征。
(3)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中亚,尤其是南部平原地区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含有较多的盐尘,该地区的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试分析“白风暴”中盐尘的主要来源。
9.下图是世界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5分)
(1)图中一带一路经过的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甲海峡名称是。从人口迁移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增加或减小)人口流动;从中心地理论的角度看,一带一路建设可以扩大图中三个城市的。(3分)
(2)图中乙地无花果产区的植被类型是。该地冬季受控制(气压带、风带),其降水特征是。(3分)
(3)图中石油资源,按其自然属性属于资源。从长远看,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将从传统的以为主,转向以为主的能源的多样化利用阶段。(3分)
(4)图中丙区域人口容量较(大或小),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3分)
(5)丁区域(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曾建立了古巴比王国。简析丁区域成为世界文明发源地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
10.中亚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段,近年来我国在此参与投资兴建了多条油气管道,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合作伙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亚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
材料二:阿姆河上游某水文站数据
(1)据材料二说明阿姆河上游地区的降水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阿姆河最主要补给方式是什么?简要说明判断理由。
(3)简述我国通过陆路管道从中亚地区进口油气资源的意义。
注:试卷及答案、重点解析word文本见会员版或知识星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