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现在科技有多发达,医疗有多么先进,但是农村人自古到现在都有使用野草入药的习惯。而这种草,人们经常会摘来当凉茶,正所谓“有病治病,没病防身”,
这就证明了这野草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鹅不食草,菊科天胡荽属植物。石胡荽一年生小草本,高5-px。茎纤细,多分枝,基部匍匐,着地后易生根,无毛或略具细绵毛。叶互生;无柄;叶片楔状倒披针形,长7-20mm,宽3-5mm,先端钝,边缘不规则的疏齿,无毛,或下面稍有细毛。其味辛性温,归肺经,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止痒等功效。
此草一般只长于田坎边,阴湿的地方,找到它得靠眼力,因为它实在长得太小了,其它杂草都把它盖住了。
相传,很久以前有一个农家的孩子,自幼患鼻炎,长年鼻塞流黄脓鼻涕,臭哄哄的,其他家里的孩子都不愿和他一起玩。幸好孩子家里养有一群鹅,他每天都与鹅为伴。一天,他赶着鹅群到一个山边的地方吃草。饿坏了的鹅群见草就吃,惟独有一种又鲜又嫩的青草,鹅群却一口都不吃。小孩觉得很奇怪,于是用竹竿把鹅群赶到草旁,鹅群只低头闻闻,又跑开了。小孩心里好奇,拔了一株用鼻子闻了一下,忽然打了几个喷嚏,鼻子顿时不塞了。后来,他每天都拔一点来闻闻,慢慢地再不流浓臭鼻涕了。同村还有几个患鼻炎的孩子,也用这种青草塞鼻,都很快治愈了。从此以后,这种草的药用功效逐渐流传开来。因为鹅不肯吃这种草,人们就给它取名“鹅不食草”,沿用至今,鹅不食草仍旧是味常用中药。
此草不但不起眼,名字也相当特别,它的学名叫食胡荽,有的地方也叫鹅不食草,它是一种非常好的天然消炎草药。此草缠结成团。须根纤细,淡黄色。茎细,多分枝;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叶小,近无柄;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匙形,表面灰绿色或棕褐色,边缘有3~5个锯齿。头状花序黄色或黄褐色。
食胡荽,利九窍,通鼻气之药也。其味辛烈,其气辛熏,其性升散,能通肺经,上达头脑,故主齁蛤痰喘,气闭不通,鼻塞鼻痔,胀闷不利,去目中翳障,并头中寒邪、头风脑痛诸疾,皆取辛温升散之功也!
全草可入药。夏、秋二季花开时采收,洗去泥沙,晒干。治鼻炎,鼻渊,止咳。用于鼻渊流涕,风寒头痛,咳嗽痰多,鼻塞不通。
食胡荽也是农村人作为治疗鼻炎和鼻窦炎的偏方,使用广泛。具体方法是,取食胡荽草10克,医用白凡士林90克。将食胡荽草研成细末,与凡士林调匀,制成软膏,贮净瓶备用。用的时候将此软膏均匀涂在棉布片上,填入双侧鼻腔,半小时后取出,每日1次,涂抹上3~5天就会出现明显效果,一般1到c个疗程痊愈。大概的方法就是这样了,希望对大家有用。
风寒感冒
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散风寒,但药力较弱,一般风寒感冒较少选用。因其长于通鼻窍,故主要用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头痛者,可与细辛、白芷、苍耳子等药配伍。
鼻塞不通
本品辛温升散,入肺经,能通肺窍,利鼻气。古方多以本品塞于鼻内,治疗鼻瘜肉以及鼻渊鼻塞、头痛。现代临床多用于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经鼻腔给药,剂型多种,单用有效。或配伍苍耳子、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内服,治疗鼻塞不通属于风寒所致者。若偏于风热者,可与薄荷、黄芩、野菊花等药同用。
寒痰咳喘
本品兼能化痰、止咳、平喘,因性偏辛温,治疗咳嗽痰多,较宜于寒痰所致者。可配伍麻黄、细辛、百部等药。
疮痈肿毒
本品兼能解毒消肿,治疗疮痈肿毒,《濒湖集简方》以本品和穿山甲、当归捣烂,加酒,绞汁服,药渣敷患处。《泉州本草》以鲜品捣敷局部,治疗蛇伤肿痛。
推荐:
这6种食物最毒,会使肝细胞大量死亡,吃一次,肝要修复6天
高血压患者要如何进行自我调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