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次推送
全文共计字丨阅读需要8分钟
今天和大家讲五官科的一些常见问题以及温胆汤。
可能有的朋友觉得五官科的眼睛、鼻子、嘴、耳朵这样的病与温胆汤有什么关系呢?这是很多人的反应,有这样反应的人,我相信也有一定的常识,可能有的人会说温胆汤,是把胆加热加温?如果这么想就说明这个人的基础比较弱,为啥呢?因为温胆汤是药王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这本书当中的一个特别有名的方剂,原来治疗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这个方有六味药,竹茹、枳实、半夏、生姜、陈皮、甘草。这是药王爷生活的那个时代,等到了宋朝有了一个大的变化,宋朝有一个名人叫陈无择,他写了一本书叫《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他把药王的温胆汤做了一些改动,他加上了两味药,一个是茯苓,一个是大枣。当然大枣一般也不用,但是这个方子基本就成型了。所以后世的医家用温胆汤治疗的病就比较多了,像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等等。
换句话说,温胆汤治疗的病,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因病机,就是有痰热或者痰火,这个是非常关键的。所以说现在用温胆汤治疗的时候看什么呢?有没有肝胆风火,是不是有痰热或者痰火上扰,壅闭清阳之位,造成了头目眩晕,头目疼痛或者肝胆气郁化火,导致心悸,或者痰热内扰造成心烦不得眠,或者多梦不安,或者出现了肝郁化火,然后木郁土壅,造成脾胃升降失常。就是大家比较了解的泛恶欲吐,纳呆。
讲这么多可以一句话概括,因为痰为百病之母,痰火多生怪病,那么痰火肆虐的话,气机升降往往就失常了,所以各种兼挟病症也比较多,痰火挟湿热,痰火挟食积,或者是痰火挟阳亢,或者痰火挟风阳入络等等,所以这病就五花八门了。
今天我想讲两个,一个是耳聋,一个是鼻窦炎。
咨询时间为每天上午10-11点
温胆汤,有痰有火为啥还要温呢?这不火上浇油吗,坛上加热吗?不是,这必须得解释一下,温胆汤它属于化痰清热的,涉及到了肝胆的属性,肝胆在五行属木,在季节对应当中,它属于春和春阳之际。春天是温暖如春,四季如春,春天很温暖、很和煦,而且春天的树木开始抽枝发芽,条达舒畅。那你想,有痰火,有痰热了,造成了肝胆的功能失常,或者说点儿术语叫痰热邪气克于肝胆,那么肝胆湿气温和则发病,那怎么办呢?先让肝胆恢复自己的属性,条达,怎么办呢?有痰热痰火,就祛痰热祛痰火,那么胆气自和而温。胆就恢复了和煦的状态,条达的状态。所以说温胆汤,这个就是命名的时候,它更往深命名了一步。
案例一:耳聋
行了,这些说完以后讲今天的正题儿,讲两个具体的病,一个是耳聋的问题。现在耳鸣耳聋的人特别多,讲一个女性,三十八岁,她的耳聋有原因,一场重感冒,一个多月感冒终于治好了,花了差不多两万块钱。当然治疗过程中就很坎坷了,大家应该有体会,今天感冒花个两千来块钱,一千多块钱,那都算便宜的,吃的也很窝火,吃了一个多月感冒终于好了,但是发现自己的听力越来越差,耳朵听东西可背了,这怎么回事儿呢?以前耳朵也挺好的,听力没问题,就这一场感冒,一个来月后听东西特别遥远,听不太清楚了,到五官科一看,叫咽鼓管阻塞。五官科也有治疗方法,怎么治也不细说了,反正治了二十来天,治的不好,听力没有什么改善。这下她就更上火了,听力就更差了,耳朵嗡嗡响,听东西特别遥远,声特别小,然后头晕乎乎的,胸闷、气短,一吃东西胃就堵得慌,吃不下,嘴里是苦的,痰还特别多,一排尿,小便还黄、小便短赤,尿的颜色深,尿量还少,排尿还火辣辣的不舒服,就这么一个情况。
一看她的舌象和脉象,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明显有痰有热,这叫痰热郁结,怎么办呢?很简单,清热化痰,因为耳窍失聪了,那就通窍降浊。于是用温胆汤稍作改变,黄芩、瓜篓、蔓荆子各15克,半夏、陈皮、竹茹、茯苓各12克,枳实、蝉衣各10克,石菖蒲、柴胡各5克,甘草3克。你看这个方其实不复杂,除了有温胆汤以外,又做了一些小的调整,清热、化痰,肝经的引经药,包括解痉药,包括整个主方,它比较小,花费也不多。因为她一个多月治疗感冒就花了两万多,又治耳鸣耳聋二十来天,钱已经花了太多了,所以不能再增加这个人的经济负担,花钱多再一上火这病可能就治不了,啥也听不见了。
所以不是说多大的方才管用,病重用大方,但是她的情况完全可以用小一点的组方,药也没有什么贵的药,对证就行,先开三副药。三副药吃下去症状明显减轻了,说明方向对了。再来五副药,五副药吃完之后没事了,耳朵嗡嗡响的声音越轻,越吃听力就越好,前后八副药吃完人没事了,就和没得病之前的听力差不多了,然后嘴里也不苦了,痰也不多了,小便也不黄了,头也不疼了,心情也不烦躁了,这就好了。
想听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大家下载“喜马拉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