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吐鲁沟
吐鲁沟国家森林公园地处甘肃永登县连城林区腹地,距省城兰州市、青海省西宁市均为公里,属祁连山脉的东麓,总面积.4公顷,海拔--米。吐鲁沟因峰奇石怪,林木青翠,终年常绿而又名“吐绿沟”。这里地貌徒刑奇特,风光秀丽,植被垂直分布极为明显,顶部是丰富的草场,辽阔的牧场,山腰林木矗立,山脚农田覆盖。园内地貌起伏剧烈,山势嶙峋,可充分欣赏自然风光,被誉为“神话般的绿色山谷”。
“吐鲁”是古代蒙语,意为“大,好”,或“美好的果园”。吐鲁沟曾为多民族杂居地区。这里受山地气候影响,降雨丰沛,沟内峰峦叠嶂,林木苍翠,曲径通幽,吐奇纳秀,成为一毫无人工雕凿的原始自然风景区。区内有发源于俄博峰的吐鲁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过,至三岔汇合后,经前沟汇入大通河,沿河谷修有公路直通沟内,两岸步移景异,所象万千。
吐鲁沟为AAAA级景点
吐鲁沟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No:2石屏山噶跶寺
石屏山噶跶寺
在永登县连城镇东北方,有一座雄伟险峻,风光秀丽的山峰,它如一道自然形成的石屏,横连城之后,故名为“石屏山”。石屏山上林木葱茏,山花烂漫,百鸟竞唱,景色十分迷人。就在这风景如画的山巅,建有一座宏伟的藏传佛教寺院——
跶寺。
跶寺历史悠久,是甘青边境的名寺之一。据清代该寺的藏文寺志记载,唐朝时,印度高僧班智达及僧众,赴中原五台山时,停留在此地,在这里建立了佛教寺院。南宋理宗淳祐六年(年)西藏萨迦派教主萨班·贡噶坚赞去凉州(今武威)途中,看到石屏山的自然景色可与五台山相媲美,就在山上创建了藏传佛教萨迦派的妙喜禅院,在殿宇内塑造了弥勒佛、空行母神像,并派人讲经说法,弘扬藏传佛教。到了明代,西藏萨迦派-曲吉坚赞和格鲁派至尊鲁本桑木丹格两人来到
跶寺,和连城鲁土司结成供施关系,联合汉藏等族施主,依山修建了中峰的弥勒佛殿和东西南北峰的文殊、释迦、普贤、观音等佛殿。之后又有许多藏传佛教的高僧来此讲学。清代,
跶寺香火鼎盛。清圣祖康熙四十五年(年),西藏六世0-仓央嘉措,因蒙古王拉藏汗生事之故,流落连城,在
跶寺创建变法神会,教授跳黑帽舞,制定僧规,讲授佛经,为僧人授比丘戒,使连城佛教大兴。他还在五台(座)殿宇的基础上,扩建了眼光、三宝、大士三殿,使其成了八座。可惜这些古建筑在年“-”中被拆毁。0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得以恢复落实,当地群众自发地陆续建起八台寺庙。
如今石屏山
跶寺已被永登县辟为吐鲁沟旅游风景线上的景点,一年四季游人不绝,尤其在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这天,来自本县和天祝、青海民和、乐都等地的各族游人和佛教信士,云集此间,达万人之多。庙会上西服、中山装、牛仔服和红色的袈裟一起游动,佛事活动的诵经声,游客手提收音机中播放的流行歌曲及商贩们的吆喝叫卖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当今“庙会”的一大特色,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No:3红城子
兰州到永登的通衢上,有一重镇,叫红城子。
红城子,始建于汉宣帝神爵二年(公元前60年)。因城墙是红土筑成,故取名红城。又因城临丽水(庄浪河),也叫丽水城。《太平寰宇记》载:“按其城地势极险,(北凉)沮渠蒙逊增筑,以为防戍之所,迄今尚坚完如新。”西夏时,曾在这里设卓罗和南军司。明太祖洪武二年(年),因原城已毁,迁至河东,重筑城廓,仍沿用旧名。明、清时设立堡署,称红城堡,有守备带兵驻扎。民国时改为红城镇。解放后改为红城区,以后又改为红城公社,红城乡,现为红城镇。
红城子地处兰州通往河西走廊的要道,为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永平初,滇吾羌进攻陇西,曾在此地击败陇西太守刘盱。汉桓帝延熹四年(年),勒姐零五羌围攻此城,被护羌校尉段颊所击败。清同治年间,回民起义军曾猛攻此城,民国17年(年),国民军与马廷勃的凉州之战,此城为重点争夺地。
红城子内外古迹甚多。高耸的城墙配以雄伟的城楼,北门高悬石额上题“宁朔”二字,南门上额曰“永安”,中立钟楼,甚为高大,可与西安钟楼媲美。附近有清明山,“其山高阁周建,长廊四起,庙貌巍峨,赛楼前峙,树林荫翳,风景幽雅”。由于历代兵燹和人为破坏,上述古迹多已无存,仅余明弘治年间所建大佛寺一处。
大佛寺位于红城子西南隅城南角,属明代古建筑,东西宽20米,南北长米,占地面积约4.5亩,建筑面积约平方米。
大佛寺原名感恩寺。据《鲁氏家谱》记载,为明弘治年间孝宗皇帝敕建,又据《敕赐感恩寺碑记》记载,该寺创建于明孝宗弘治五年(年),竣工于明孝宗弘治八年(年),清文宗咸丰八年(年)曾做过增修。
大佛寺是省内著名古刹之一,座北向南,周围村舍环抱。主要建筑物有:寺前屹立一座4柱3间3层的木质结构牌楼,寺内有碑亭,碑亭之后为0殿、菩萨殿和大佛殿,东西两旁为力士殿和天乏殿。碑“两壁钟鼓楼”民国时期已拆毁,其建筑形式为歇山顶,单昂大佛殿为四跺铺间斗拱,结构精巧,气势壮观,颇具民族建筑艺术特色,是大佛寺主体建筑。大佛寺不仅其建筑本身有着重要艺术价值,而且还有各种造型优美、神态多样的塑像和壁画。全寺共有塑像尊,其中大佛殿就有塑像99尊。大殿中央有大佛像3尊,两侧立有侍佛弟子2尊,东西两边各塑11个头像。观音菩萨8尊、02尊。东、西、北三壁塑18罗汉及金刚共80尊,菩萨殿内有菩萨9尊,0殿内塑恶像08尊。天于殿塑有四大天王,力士殿塑有哼哈二将,佛殿墙上的壁画其内容多为佛经故事。壁画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线条细腻流畅,色彩协调鲜明,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大佛寺碑亭内的石碑,是该寺的重点保护对象,石碑高4.19米,分为碑头、碑身、碑座三部分。碑身高2.85米,宽0.89米,厚0.22米。碑身黑色,石质良好,正面刻有楷书汉文,背面为藏文,刻着《感恩寺碑记》,碑头高0.76米,宽1.01米,厚0.29米。刻书“敕赐”篆书。背面正中竖两旁浮雕二龙戏珠图案,碑座呈梯形四棱锥体,刻有各种花纹。碑记正文叙述了佛教起源、昌盛、功德,寺院的建筑经过及其建筑物的名称等。落款为:
“钦差协同镇守甘肃·地方左副总兵荣禄大夫右军都督府右都督鲁麟撰文,钦差分守庄浪西宁等处副总兵前军都督府都督同知鲁经书丹,钦差管束庄浪士官军余指挥鲁瞻篆额”及“大明嘉靖四年岁次乙酉夏季吉日立”。现石碑保存基本完好。
大佛寺于年经甘肃省人民委员会审定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前保存基本完好,“0”中部分塑像被捣毁,大佛殿门窗及各殿宇层顶的兽头、滴檐、瓦当大部分被盗,但现在已修葺恢复如初。年10月经甘肃省人民政府审定,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为全部建筑物及塑像、壁画、石碑等。
大佛寺自古以来就是永登县南部的游览胜地,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左右,前来朝会转道的群众数以万计,晚间尤为壮观,寺院内大摆灯火,亮如白昼,人群熙熙攘攘,热闹异常。
No:4引大入秦工程
引大入秦工程
甘肃省引大入秦工程是将大通河水跨流域调至秦王川地区的一项大型自流灌溉引水工程,支渠以上工程全长公里,主要由隧洞群、大渡槽、倒虹吸及明渠等建筑物组成。沿线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开天门,辟地穴,越津通流,成就几千年好事,功盖秦川,光照日月千秋;凿祁连,穿走廊,跨河引水,滋润百万亩良田,德泽陇原,惠及子孙万代”这就是引大工程的真实写照。
引大工程是甘肃人民战天斗地重新安排甘肃山河的一项伟大壮举,也是中国水利史上的经典之作,是西北的都江堰,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等都先后视察了引大工程。
引大工程在许多方面曾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水利建设的一流水平。引大工程已成为展示甘肃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创业精神干实事、办大事的一个窗口。引大工程已被国家教委等六部委、0甘肃省委、中国兰州市委和市政府分别正式命名为全国全省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社会各界朋友参观。
No:5药水沟
永登河桥镇的药水沟是闻名遐迩众所周知的旅游胜地,在青藏高原东部祁连山下,受燕山运动和第三纪喜玛拉雅山的影响,形成了沟壑交错、峰峡叠加、涧崖相切的独特地貌。俊逸的药水沟,举头红日近,回首温泉低。
药水沟位于永登县河桥镇蒋家坪村辖区。从河桥镇通往连城铝厂的大通河大桥西北一公里处,即为沟口,沟口至药水泉25公里。相传古时候称为热水沟、热水泉。自隋唐以来,周围百姓缺医少药,无处求医治病,有些病人到热泉中饮浴,偶然得知泉水能治病,后喝水治病者纷纷而至,且颇有疗效。据说以后药王来此一游,将泉命名为药泉,沟也随之名为药水沟。周围百姓在此修药王庙一座,龙王宫一处,敬养二王。至清朝同治年间,由于战乱,二建筑被毁坏,此后几年,周围百姓复修药王庙一座,无力修建龙王宫。至1958年大炼钢铁时,因采矿炼铁,药王庙又被毁掉,山中林木悉被砍伐,药泉依在,洗浴治病者仍然不断。每逢六月初六,远近慢性病人会同好游者集于药水沟,游山玩水,不亦乐乎。
1993年以来,曾多人建议复修名胜古迹并纷纷捐资,不少人无偿劳动复修药王庙一座,并塑药王像,同时绿化也初见成效。目前,天然小灌木到处生长茂密,草木菁而山欲靓,泉欲沸而味愈美,群山环绕,景色一新,确属旅游疗养之胜地。
No:6猪驮山
猪驮山原名萱帽山,位于苦水川西,占地余亩,在山峦起伏中一峰突兀高拔超众,是一块佛家风水宝地。因本土高僧李福用猪驮砖建寺而易名猪驮山。
猪驮山是康熙御封的“渗金佛祖”的得道圣地,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多年来,通过不断增修,已颇具规模。其中一尊高达21.95米的铜质大佛,冠西北铜佛之首。此山气温势超拔,峰态耸峙,山下玫瑰花似海,每逢花期,游人众多。交通从西固公园至永登苦水镇的猪驮山每隔一小时发一趟车,分别为9:30、10:30、11:30、16:00、17:00、18:00。
No:7青龙山公园
青龙山公园建于年,现有绿化面积亩,栽培着油松、云杉、苹果、新疆杨等乔木树种20多种20多万株,玫瑰,柠条、红柳、紫穗槐等灌木10多种12万多丛,各类花坛0多平方米。
在人文景观方面,先后建成了眼光阁、玉皇殿、牌坊亭、蝴蝶亭、鸳鸯亭、三台阁、永宁寺、卧龙桥、腾云桥、钟鼓楼等十多处仿古建筑。总建筑面积达0多平方米,纵贯公园内的明长城和后山的汉长城遗址,显示了永登的悠久历史;革命烈士张振声之墓告诫游人胜利来之不易;钟鼓楼集中追述了五千年的文明史和承载了永登人民的辉煌业绩;卧龙、腾云二桥展示了永登儿女热爱家乡的赤子之情和东西部人民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的深情厚意。
No:8连城镇
连城古镇依偎在大通河畔,这里有众多史前马家窑文化遗址,有唐宋时期的古城址、摩崖石刻,有明清时期连城鲁土司治第的政治文化宗教中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鲁土司衙门旧址,还有藏传佛教知名寺院妙因寺、显教寺、尕达寺等,有吐鲁沟的幽深峻拔、石屏山的叠峦突兀,有浩门雪浪、石壁泻珠等奇观。
No:9鲁土司衙门
鲁土司衙门由衙门、花园、妙因寺三部分组成。衙门是土司办理公务及其眷属居住的处所,座北朝南,一进数院,占地13多平方米。有建筑物间,建筑面积平方米,有浓厚的民族风格。中轴线上主体建筑物有大照壁、牌坊、六扇门、仪门、大堂、燕喜堂和祖先堂。在各院两旁配有排列整齐的廊房、厢房和配楼。东侧有两堂,书房及内宅,西侧有大仓院及大马号。
大堂为鲁土司发布政令、举行重大典礼、公开审理案件的地方,檐下悬挂着“报国家声”巨大横匾,堂内设有木制台樨。大堂建筑高大壮观,不仅占据了最主要的建筑空间,而且在布局和建筑结构上调动种种手段,来烘托它的庄严肃穆气氛,集中体现了土司在该地区的中心地位和至高无上的封建权威。
祖先堂为明洪武年间明正朝,一世土司脱欢之妻所建,原名效忠堂,后来堂内专门供奉历代土司的画像。祖先堂为七楹、两层的歇山顶建筑,至今依然保持着明代典型的二段式建筑结构,其内外两圈三十六根八角拉网形成“金箱斗底槽”的平面布局,为明初原物,这在我国西北古建筑中极为罕见。
紧靠衙门东北是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鲁土司花园,园内建筑物有“千眼观花”门窗的绿照亭和把酒临风的八卦亭等,还有可供出入和攀登的高大山字石,绿照亭前竖置大小流星石两块。园内有明代种植的参天古树以及各种应时的果树,还有花畦和盆景等。
衙门西邻的妙因寺,是鲁土司所建立的,在甘青边境影响最大、塑像最多、壁画最精的一处-寺院。其建筑高低参差,错落有致,左右辉映,自成格局。各种雕刻非常细致,壁画构图生动自然,有些殿脊上设置镀金铜瓶,为附近地区所稀有。
主体建筑有德尔经堂、大经堂、禅僧经堂、万岁殿、塔尔殿、古隆宫殿、金刚殿和鹰王殿。妙因寺在甘肃地区-教中颇具影响,五世班禅、六世0、七世0曾到寺做过佛事。解放后,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坚赞、嘉木样·洛桑久美、图丹却吉尼玛、贡唐仓·丹贝旺旭等著名宗教界人士都曾来寺参观。
No:10竹林沟
竹林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永登县境内,祁连山北麓东端,东经度36分-度45分,北纬36度38分-36度42分之间,面积33.61平方公里,海拔-3米。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高山气候,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鸟类及其生境。区内有植物61科85属种。野生动物有兽类20余种,鸟类4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白臀鹿、马麝、猞猁及蓝马鸡、斑尾榛鸡、血雉、苍鹰、雀鹰、松雀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