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怎么做才能摆脱过敏性鼻炎?
一、现代医学是这样治的
现代医学有一部分外治法很值得我们借鉴。如鼻腔冲洗(通常采用40℃生理盐水去冲洗[1,2])。
不少朋友反映说每天坚持鼻腔冲洗改善了鼻部症状,提高生活质量,降低下气道炎症。
但现代医学使用的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则为身体带来了不少麻烦。
虽然这些药物可以快速缓解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让人感觉舒服一点。
但是长期使用不仅难以从根本上治愈过敏性鼻炎,还容易导致人的体质越来越差,对抗鼻炎的效果也越来越差。
另外,现代医学认为当出现鼻甲肥大等问题,影响正常呼吸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部分药物治疗无效或不愿接受药物治疗的过敏性鼻炎患者,也可考虑外科治疗
二、中医调理不仅重视「治」,还注重「养」
(一)内治法
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大法,在扶正固本的基础上,针对局部对症用药。
1.名医祝谌予的过敏煎
过敏煎是名老中医祝谌予的验方,组方:银柴胡、防风、乌梅、五味子各10克。
将上述药物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每日服1剂,分早晚两次服下。
此方具有益气固表、散风祛湿、柔肝息风、肃肺降逆的功效,适合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过敏性疾病患者使用。
现在医生也常用过敏煎加减治疗过敏性疾病,往往取得很好的疗效。
2.黄元御的桔梗元参汤
桔梗、元参、杏仁、橘皮、法半夏、茯苓、生姜各9克,甘草6克。煎半杯,热服。治肺气郁升,鼻塞涕多者。
桔梗开肺气、解毒排脓,元参润燥解毒,这两味药作用都是升的。
杏仁、橘皮、半夏都是降气的,可以清理肺气、化痰、和胃降逆。茯苓健脾祛湿,甘草补脾胃,生姜散表寒。
杏仁一般是生的,最好碾碎后下,第一遍煎药结束前3分钟加入。
如果鼻涕黄的,他创立的方子叫五味石膏汤:五味子3克、生石膏、杏仁、法半夏、元参、茯苓、桔梗、生姜各9克,加了点清热的药物。
3.升陷塞流汤治肺肾亏虚
(广东,余增福)
组成:党参、黄芪、白术、当归、补骨脂各10克,山茱萸15克,薏苡仁12克,辛夷6克,炙甘草4.5克。
方中以党参、黄芪、白术补脾肺之气,佐以补骨脂、山萸肉以补肾气,使肺、脾、肾三气得充。
则鼻窍自通,流涕自止,当归补血活血,薏苡仁健脾利湿,辛夷通利鼻窍,炙甘草补中和药,共成温肺补肾,利湿通窍之效。
注:切记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方子。
(二)外治法
1.外治法首推天灸
天灸疗法,医院的宣传。在快到三伏天的时候,总会有一红色的横幅挂在挂号大楼上——三伏贴即将开始……
天灸其实是药物贴敷,属于非火热性灸法的一种,平时我们拿着点燃的艾条,是火热性的灸法。
天灸是将具有刺激性的药物涂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潮红,敷后皮肤起泡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中医外治法。
又称为发泡灸、药物灸、自灸、冷灸等。
现代的用法改进了,一般不用刺激性的药物、不致使发泡也能达到想要的效果。
中医这么推崇三伏贴冬病夏治的原因,正是由于夏季三伏时节,人体阳气浮越,气血趋于体表,全身经络最为畅通,皮肤松弛,毛孔开张。
这个时候将药物敷在穴位上,利用药物渗透皮肤,刺激穴位。
可起到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温阳利气、祛散伏痰的功效。对于呼吸系统的毛病,尤其有益。
2.日常艾灸
日常在家,可自助或请家人帮忙艾灸膀胱经的肺俞、脾俞、肾俞、膏肓,鼻子旁边的迎香穴,督脉的大椎穴。
亦可常常艾灸腹部三大养生大穴:神阙、气海、关元。
肺俞、脾俞、肾俞有调理三脏湿热水气外输膀胱经的作用,膏肓有补虚益损,调理肺气的作用。
大椎穴循督脉上传头颈有益气壮阳的作用。三大养生穴则可以长期艾灸,以达到培元固本、温阳益气的作用
注:具体穴位查找施灸,可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