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刚到门诊,爷爷奶奶带着6岁的孙子急匆匆的找到唐老师,“孩子突发严重的哮喘鼻塞一夜未眠”,经查看既往外院就诊病例和问诊发现,该患儿父亲爷爷吸烟,患儿出生后湿疹、过敏性鼻炎、喘息交替出现,1年前在外院曾诊断鼻炎,症状缓解后,自行停止治疗,过去1年曾喘息3次,具体治疗不详,好转后自行停药,这次鼻炎加重伴喘息来诊。查体发现鼻腔大量分泌物,双下鼻甲肥大,咽后壁鹅卵石样改变,咽部红,可见脓性分泌物附着,双肺闻及哮鸣音、痰鸣音,肺功能提示:重度阻塞性肺通气功能障碍,血常规、CRP、未见异常。诊断过敏性鼻炎伴哮喘、鼻窦炎。紧急治疗1小时后患儿哮喘得到控制。期间患儿病情进展到哮喘数次,仍然没有得到规范化治疗,唐老师对患儿爷爷奶奶做了深刻患者教育,因为家长对过敏性鼻炎不重视,导致患儿病情进展到哮喘,表示一定遵医嘱,保证整个家庭无烟,执行哮喘行动计划,鼻炎哮喘同时长期治疗。
临近中午接近30例类似患儿,其中大部分主诉流鼻涕,咳嗽,每次家长都有各种理由未给患儿进行正确的鼻腔管理,导致咳嗽好转后数日仍反复,查体发现,大部分患儿鼻腔大量分泌物,咽后壁脓性分泌物附着,双肺呼吸音粗。因篇幅有限,治疗方案略省。对家长进行患者教育,规范上气道管理,才能有效防止下气道危险出现。
研究表明,10%-40%的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而一半的哮喘患者合并过敏性鼻炎。不重视鼻炎的治疗,会增加哮喘的发病风险和急性发作频率,难控制。
单纯鼻炎患者即使无下气道症状,均可存在下气道炎症、小气道功能早期即可出现改变、过敏性鼻炎和非过敏性鼻炎下气道指标异常率分别70.8%和53.4%。而单穿哮喘患者即使无鼻部症状,也存在鼻部炎症。
敲黑板:(检索于恩医院变态反应科文昭明教授编著的《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治》)鼻窦粘膜是鼻粘膜的延伸,因此任何变态反应都可能波及鼻窦,过去认为鼻窦发育较晚,故婴幼儿合并者较少。事实上,从解剖看,筛窦和上颌窦在子宫内第3-4月已经可见,出生时已经存在。而额窦则在出生后第6-12个月已可见,蝶窦的出现要晚些。从放射检查看,上颌窦和筛窦在早婴儿时期可见,蝶窦约出现于3岁,额窦则在3-7岁出现,和解剖出现的时间不全一致。因此,1岁以上就可能患鼻窦炎了。由于鼻窦出口小,引流不畅,因此易继发感染。但是现在很多医生家长没有认识到1岁以上儿童反复流黄鼻涕,咳嗽应首先考虑鼻窦炎。
鼻部疾病伴哮喘患病率达到30%-%。同时鼻-鼻窦炎密切相关肺病的首位即为哮喘。因此,鼻部疾病对下气道疾病(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的影响须要引起我们临床医生和家长的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