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感冒却引发中耳炎只因妈妈做了这个动作

正值寒冬,室内外温差大,稍不留神,抵抗力差的孩子就容易感冒。感冒会导致鼻塞、鼻涕多,呼吸不畅,很多家长一看到孩子流鼻涕,就会让孩子用力擤,恨不得一次性把鼻涕擤干净,这里袁医生要提醒家长,孩子流鼻涕时,有一个小动作不能乱做,否则可能会引起中耳炎。

这个动作就是——用力擤鼻涕!

为什么不能用力擤鼻涕?

这是因为,人体的鼻咽部和中耳是相通的,相通的管道称之为咽鼓管,感冒后鼻咽部的细菌和病毒会通过这个管道侵犯中耳,从而引起中耳炎。因为小孩子的咽鼓管短而且直,所以儿童患上中耳炎的风险较大,感冒稍不留神,就会患上中耳炎。尤其是学龄前儿童,因为表达能力不强,说不清自己到底哪里不舒服,家长很容易忽视孩子的疾病,延误病情。

中耳炎为婴幼儿常见呼吸道感染之一,临床上发病率仅次于感冒,也是感冒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中耳炎还是婴幼儿健康的第二大杀手!如果中耳炎不及时治疗,最直接的影响会导致小孩的听力下降、耳朵背。

常见的儿童中耳炎有两种:

01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在儿童中比较常见。如果儿童出现突发的耳痛、耳鸣、耳闷并伴听力轻度下降,又有过感冒受凉或者游泳耳朵进水,那很可能是发生急性中耳炎了。严重的还会有耳朵流脓、发热,并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慌张,医院就诊。虽然大部分急性中耳炎可以不经药物治疗而自愈,但是少部分急性中耳炎可以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颅内感染,如脑膜炎、脑脓肿等。

02

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容易被发现,而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则隐蔽得多,症状很少。主要表现为耳闷、堵塞感,与乘飞机和做高速电梯时的感觉相似。还会有听力下降和耳鸣,但没有耳流脓的症状。

较小的儿童分泌性中耳炎往往不能及时发现,常在家长发现儿童对呼叫反应迟钝、看电视开大音量或注意力不集中、医院就诊才发现。儿童的分泌性中耳炎常常与急性中耳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鼻炎和鼻窦炎、以及腺样体肥大等有关。

孩子感冒流鼻涕不怕,怕就怕家长“大力出奇迹”,感冒好了,却引出其他疾病来。

感冒后如何正确护理?

首先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是关键,注意孩子的口腔卫生,保持室内的空气新鲜,经常开窗通风换气;坚持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呼吸道疾病流行季节少带孩子到人多的地方。

其次注意保持鼻腔畅通,适当多喝水、室内湿度保持在50%~60%、请专科医生指导通鼻用药并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比如过敏性鼻炎。对于小宝宝,可以用医用吸鼻器帮助吸除鼻腔中的黏液。

孩子感冒,鼻分泌物较多时,家长切勿同时捏住双侧鼻孔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正确的方法是给孩子擤鼻涕时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让孩子稍用力向外出气,鼻涕便会擤出来,然后同样方法擤另一侧。

另外呢,不要频繁地为孩子清洁耳朵,正常人完整的鼓膜和外耳道是具有保护作用的,频发的挖耳和清洁反而会破坏外耳道正常的微环境或造成刺激性炎症,导致“发炎”。

预防中耳炎,首先要缓解鼻子的不适,家长可以经常帮孩子按摩以下穴位:

开天门

孩子仰卧,家长用两手扶着孩子头部两侧,用两拇指指腹从两眉中间交替向上推入发际,推的时候稍微用点力,持续一分钟;然后点揉两眉中间的印堂穴半分钟。

点揉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旁约1厘米的位置,按揉的时候让孩子仰卧,家长用双手拇指分别同时点揉双侧迎香穴1分钟;用双手食指、中指同时搓揉两侧鼻翼部2分钟。

点揉风池穴

风池穴在后颈部,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差不多与耳垂平齐。让孩子坐在床上或者凳子上,家长用一手拇指和食指同时点揉双侧风池穴1分钟。

点揉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按揉时让孩子正坐,家长用拇指分别点揉双侧合谷穴各1分钟。

一旦孩子感冒后长期擤鼻涕,出现耳朵闷、耳朵痛等症状时,家长要意识到很可能是因为擤鼻涕引发了中耳炎,医院耳鼻喉科检查,尽早给予对症治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fbdy/55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