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网11月16日讯(刘亚珠)说起北斗,相信大家对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并不陌生,它由很多颗专门用来导航的卫星,一起绕着地球飞行,对汽车、轮船、飞机等导航。
古时候,最初的人类是利用地形地貌来确定方向,因为活动范围较小,远处一些较为巨大的物体,如山川、河流等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随着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行军打仗或者旅游出门势必对导航有所需求。而通过地形地貌来确定方向不再方便,比如古人出门远航,没有经纬度的概念,在海上航行四面环水,稍微一点偏航可能就和原定计划相差十万八千里。
这时候就十分需要用到导航,但那时候还没有导航仪,那么它们是如何辨别方向的呢?因此必须要有一个随时随地、有规律的大家都能够看到的参照物,于是天象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人们通过白天观察太阳,夜空观察北斗星或者北极星,来辨别方向。
但是遇到阴天或者大雾,夜空中云彩遮住星星,这种方法就不灵了。因此,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长期对物体磁性的认识,利用天然磁铁及其吸铁性指南的作用发明出了“司南”。
盘上刻着方位,通过一颗可以转动的磁针,在地磁的作用下能够保持在磁子午线平内,发明出指南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