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什哈巴德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城市

由广西万寿谷投资集团独家冠名的《美丽带路融耀五载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特别报道》抢鲜看:

年9月15日土库曼斯坦·马雷—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

广西卫视记者卿林强黄宝龙

丝路万里行二十五:

土库曼斯坦石油资源丰富,当地居民开车加油时,只需象征性缴纳大约两块人民币,就可以享受质量优质的燃油。不过,外来车辆就没有这份优待了。尽管入境土库曼斯坦时,媒体团车队都缴纳了燃油费,不过,在土国境内,车队进油站加油,都需要缴纳所谓的油品差价,且这个差价没有固定数额,油站不同,工作人员开价也不一样。

媒体团车队抵达阿什哈巴德已是深夜,加上团队住在城郊,舟车劳顿,倒头便睡。次日白天,进入城区采访,我才发现,在沙漠中矗立的阿什哈巴德很奇幻,道路和建筑物都非常规整,穿行城区,仿佛进入了手游“模拟城市”的场景当中,且所有房子的外立面几乎都是白色。

阿什哈巴德的街道洁净、美丽,秩序井然

向导告诉我,这些白色的外立面,都是实打实的大理石,因为“阿什哈巴德”的意思就是白色大理石。城区地面整洁得像许久没有人经过一般。实际上,20分钟一路行驶,我看到的行人不超过百人。当地向导说,沙漠国家的白天,温度太高,人迹自然稀少。每到入夜,公园、街道还是有不少当地民众信步闲庭的。

想要最直观的了解土库曼斯坦,那就从位于阿什哈巴德的中立广场开始,这里不但是这座城市的地标,也是这个国家的象征。

中立塔

年12月12日,联合国个成员国一致同意赋予土库曼斯坦永久中立国地位,为纪念这一历史,土库曼斯坦建起了中立广场,广场中央是高75米的中立塔。

中立塔由三脚支撑,代表中立、独立和民族团结的国家基础。根据官方资料,“中立塔象征着土库曼斯坦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展示了对世界的友好态度”。看到这里,也许很多人会联想到同样是中立国家的瑞士,实际上,土库曼斯坦并没有它想要向世界展现的那样开放,历史与现实的纠缠中,文化的冲突与矛盾,被推在所有表象的最前列。

曼巴希鲁清真寺

曼巴希鲁清真寺,中亚最大的清真寺,由法国布依格公司于年建成,造价万美元,可同时容纳00名信徒(名男性和名女性)。巨大的圆形穹顶和华丽的装饰给人扑面而来的震撼。根据总统指示,清真寺特别考虑了信徒和参观者的需要,安装了大功率空调和地热系统。这座清真寺除主门外,另设七个入口,每个入口均有拱门,代表这里欢迎所有人的随时到来。

实际上,土库曼斯坦对外国人签证的管理极为严苛,有着闻名的高昂签证费和极低的过签率。在阿什哈巴德,我们在酒店遇到两位中国南京游客,聊天中得知,他们每人缴纳了一万元人民币的签证费。我们的外籍司机即便来自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也均被拒签,可见其与中亚邻国国民往来也困难重重。因此,如此宏伟的景点除了我们媒体团,也就是三三两两的地方军警。

曼巴希鲁清真寺

从我们住的酒店到曼巴希鲁清真寺,需要穿过一个叫基普恰克的村庄,这是土库曼斯坦之父尼亚佐夫的故乡,他死后也魂归故里,安葬于此。

“阿列姆”文化休闲中心摩天轮

向导将我们带到一个名叫阿列姆的巨大圆形建筑前,走进建筑里才发现,这是一个摩天轮。对于一个娱乐极度贫乏的国度,摩天轮被“隐藏”在建筑的华丽外表之下。我们参观的时间是周末的下午,一楼的游戏机室、旋转木马、儿童汽车,不过可惜的是,诺大的游乐场里却没有多少游客的身影。

最让我疑惑的是阿什哈巴德对绿色的追求,向导告诉我们,这座城市并没有地表河流,但是许多标志性建筑前却都建设有喷泉,城市道路两旁满是大量的景观植物和草坪,连鲜花也非常常见,地下喷淋系统时刻为草地提供水份。就连远处的山脊上都整齐的排列着林木。

城市道路两旁满是大量的景观植物和草坪

土库曼斯坦国土80%都是荒漠,为了寻求绿色的生存希望,这个国家的人民崇尚绿色,无论服装,还是国旗。无疑,阿什哈巴德人用一座城市养眼的绿化,在大漠沙丘里,给这个国家的民众铺洒了生命之绿。

当我们即将离开中立广场时,十多辆开着摇滚音乐的车辆呼啸而来,一辆装饰着红色手工织布的奔驰车停在我面前。在众多亲友的簇拥下,新郎和新娘来到广场上。

婚车上装饰着红色手工织布

当民族音乐响起,我们加入了欢乐的舞队,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发自内心的笑容。此刻的阿什巴哈德,在不经意间第一次打动了我。我在想,他们这样的满足和幸福,是不是跟他们平均人民币元的国民月收入,三毛钱随便坐的公交车,象征性收费使用的天然气,以及全民免费医疗有关呢?我想,我看到的并不是全面而真实的土库曼斯坦。

如果有机会,我希望能再来一次,细细感受,慢慢品味土库曼斯坦的独特。

想要了解更多媒体团的精彩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xhbdy/505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