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一则鼻窦炎验案。
经过几日的思考,相信大家对这则病案已有了自己的见地。
本栏目开设的目的在于引导大家分析,开拓临床思路,在不违背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基础上,大家各抒己见,观点相互碰撞,可以说无对错之分。
中医的奇妙之处在于,虽各家侧重径庭,着眼相异,遣方用药皆有不同,但临证中常常可以殊途同归。
陆某,男性,23岁,化验员。
初诊(年6月7日):三年前,因接触化学物质后而引起慢性副鼻窦炎。近来,两鼻窍阻塞,常流浊涕,不闻香臭,呼吸不畅。且有头胀,眉棱骨作酸。咽部周围焮红,干燥觉痛,痰黏咯吐不出。曾服清肝保脑丸,鼻炎冲剂等不愈。脉滑,苔质红苔薄。检查:鼻中下甲充血肿大,中下道积脓。咽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扁桃体(-),耳(-)。诊为慢性副鼻窦炎。
本案节选自《张赞臣临床经验选编》,是中医鼻喉名家张赞臣老先生的一则验案。张先生秉承家学,治学严谨,在鼻喉病证方面尤有建树。本案为一则鼻渊案例,治疗经过详实,加减过程合理,是一则良好的鼻渊证治学习案例。以下为张老诊治过程:
证属鼻渊,由痰热逗留于肺所致,治以化痰泄热,宣肺通窍。
前胡9g,蔓荆子6g,牛蒡子9g,白桔梗4.5g,甘草2.5g,辛夷花4.5g,玄参9g,射干4.5g,海蛤壳12g(打),桑白皮9g,瓜蒌皮9g,7剂。
二诊(6月14日):鼻窍阻塞已轻减,呼吸较畅,鼻流浊涕减少;惟咽喉四周焮红未退。脉滑,苔薄。再以原意进治。上方加橘络3g,服10剂。
三诊(6月28日):嗅觉渐复正常,但鼻窍流涕仍多,咽喉焮红未退,底壁有结节而不光滑。咳吐黏痰已少。脉苔如期。再予愿意出入。
薄荷炭3g,前胡9g,蔓荆子9g,牛蒡子9g,辛夷花4.5g,白桔梗4.5g,甘草3g,射干4.5g,黄芩9g,玄参9g,橘络9g,海蛤壳12g(打),10剂。
四诊(7月12日):鼻窍呼吸虽已转佳,但余证依然,上方去牛蒡子、橘络、海蛤壳,加蒌皮根各9g。
五诊(7月26日):鼻窍阻塞已通,惟患者素体质薄弱,近日又感风邪鼻流清涕,喉头有黏液,左肋下疼痛。脉滑,苔薄腻。检查:鼻中下甲较大,肿胀已退,中下道无积脓,再予益肺宣化通窍。
防风6g,薄荷炭3g,黄芪6g,焦白术9g,前胡9g,白桔梗4.5g,甘草2.4g,辛夷花4.5g,广郁金9g,橘络4.5g,南沙参12g,10剂。
按:鼻渊,即慢性副鼻窦炎。本例症见鼻塞常流浊涕、呼吸不畅、不闻香臭之外,并有咽部干痛、痰黏难咯、脉滑、舌质红等,辨证为痰热恋肺,所以药用辛夷花、前胡、桔梗等宣肺通窍;玄参、射干、海蛤壳、瓜蒌皮清热化痰、鼻通之后,因感风邪而致旧恙复发,则在疏邪宣肺的基础上以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加沙参等益气固表,邪正兼顾,以善其后。
浏览往期内容,请按以下步骤操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