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篇儿童变应性鼻炎影响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泰安市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变应性鼻炎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方法:选取年10月-年10月来院就诊的变应性鼻炎患儿例作为病例组,例未患变应性鼻炎的儿童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儿童遗传史、过敏史及家庭居住环境等信息。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利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父亲有过敏史(OR=1.,95%CI:1.~3.)、母亲有过敏史(OR=2.,95%CI:1.~3.)、父亲有吸烟史(OR=2.,95%CI:1.~4.)、居住环境内有吸烟(OR=8.,95%CI:4.~15.)、出生6个月内有过敏史(OR=5.,95%CI:3.~10.)以及出现过哮喘(OR=3.,95%CI:1.~6.)是儿童变应性鼻炎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月龄≥6个月(OR=0.,95%CI:0.~0.)、人均住房面积≥25m2(OR=0.,95%CI:0.~0.)、住房朝南(OR=0.,95%CI:0.~0.)以及住宅与最近马路街道的距离≥m(OR=0.,95%CI:0.~0.)是变应性鼻炎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

结论:儿童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受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的影响,避免儿童过多接触相关危险因素,有利于降低儿童的发病风险。

变应性鼻炎(AR)是一种上呼吸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是由个体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IgE)介导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而共同造成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鼻塞、清水样鼻涕、打喷嚏和鼻痒等,还可能累及眼睛、耳朵和喉咙,严重者可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全球范围内AR患病率逐年上升,成人AR的患病率为10%~30%,儿童患病率约为40%。此外,80%的患者在20岁前出现AR症状,其中40%在6岁以前出现症状。据一项多中心研究报告显示,我国AR自报患病率为8.7%~24.1%。AR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国际儿童哮喘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研究(ISAAC)表明,近年来儿童AR发病率升高的原因主要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不同地区儿童AR患病率具有明显差异,且影响因素也存在地区差异性。本研究以年10月-年10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就诊的例AR患儿作为病例组,选取同一时期就诊的、年龄相仿的例非AR儿童作为对照组,探讨本地区儿童AR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儿童AR的预防措施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选取年10月-年10月在泰安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例AR患儿作为病例组,男例,女例;年龄为(5.90±2.64)岁。选取同期就诊的非AR儿童作为对照组,男例,女例;年龄为(5.95±2.48)岁。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和性别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AR病例纳入标准参照年《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治疗指南》和年《变应性鼻炎特异性免疫治疗专家共识》。排除标准为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检测(SPT)全部阴性者。对照组纳入标准为:明确既往未患AR且近两周内未患上呼吸道感染者。1.2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向患儿及家长询问年龄、性别、胎龄、父母过敏史、父母吸烟史、母乳喂养、儿童过敏史、哮喘史、家庭居住环境及宠物饲养情况等信息。1.3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21.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对因素变量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儿童AR相关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和对照组在父亲过敏史、母亲过敏史、父亲吸烟史、居住环境内有无吸烟、母乳喂养月龄、出生6个月内过敏史、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住房朝向、住宅与最近街道的距离、孕前、出生后2个月内家庭中有无宠物及儿童是否出现过哮喘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在性别、胎龄及何时添加辅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儿童AR相关危险因素的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变量引入Logisitic回归分析,将是否患AR作为因变量,各自变量赋值:父亲过敏史(0=无,1=有)、母亲过敏史(0=无,1=有)、父亲吸烟史(0=无,1=有)、居住环境内有无吸烟(0=无,1=有)、母乳喂养月龄(0=<6个月,1=≥6个月)、出生6个月内有无过敏史(0=无,1=有)、人均住房面积(0=<25m2,1=≥25m2)、住房朝向(0=东西北向,1=南向)、与最近马路街道的距离(0=<m,1=≥m)、孕前出生后2个月有无宠物(0=无,1=有)以及是否出现过哮喘(0=无,1=有)。分析结果显示,父亲有过敏史、母亲有过敏史、父亲有吸烟史、居住环境内有吸烟、出生6个月内有过敏史及出现哮喘是儿童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月龄≥6个月、人均住房面积≥25m2、住房朝南及住宅与最近马路街道的距离≥m是AR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孕前、出生后2个月家庭中有宠物未进入回归方程(P=0.),表明家庭中饲养宠物可能不是儿童发生AR的危险因素。见表2。

3讨论

我国儿童AR患病率呈上升趋势。AR不仅对患儿的身心健康造成损害,而且可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探讨儿童AR发病的影响因素,有助于针对疾病的危险因素采取预防措施,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关于遗传因素对AR发病的影响,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源于双生子研究。早在年Edfors-Lubs的研究就揭示了双胞胎变应性鼻炎的遗传特征。Hopp等发现单卵双胞胎与过敏表现如血清总IgE、皮肤试验反应和支气管对吸入乙酰胆碱的反应性的相关系数均比双卵双胞胎更大。本研究表明父母过敏史是儿童AR的危险因素,再次证明AR具有遗传易感性。此外,白介素-27(IL-27)、IL-4及IL-5等基因多态性已证实与AR的发病相关。由吸烟产生的有害物质可以增加气道中炎性细胞的浸润和破坏,变应原更容易损伤呼吸道黏膜,使AR发生风险增加。同时,烟草烟雾也可诱导IgE产生、辅助性T淋巴细胞(Th)2细胞因子分化和鼻部组胺释放增加。本研究提示父亲有吸烟史和居住环境有吸烟,可使儿童遭受二手烟的危害,从而增加儿童AR的发病风险。由于本研究两组中母亲吸烟率均较低,并未分析母亲吸烟对儿童患AR的影响。本研究表明婴儿出生后6个月内的过敏史和母乳喂养情况影响AR发病。儿童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呈现一定时间顺序,婴儿出生后1~2个月往往出现湿疹和胃肠道症状,随后发生哮喘、变应性鼻炎等。母亲妊娠后期过敏性疾病的发生造成体内Th1/Th2失衡,同样引起新生儿Th2优势和过敏性疾病发生率增加。母乳喂养月龄超过6个月是儿童AR发生的保护因素。母乳通过其高寡糖含量刺激肠内特定的细菌菌群,如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及非致病性大肠杆菌,这可能影响肠道驱动的免疫应答,诱导Th1细胞因子产生,从而平衡Th2活性。另外,母乳喂养可以通过减少食物抗原的暴露,增强肠黏膜屏障的成熟和免疫球蛋白(Ig)如IgA的分泌而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合并哮喘是儿童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因AR和哮喘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等方面的一致性,二者被认为是慢性炎症在上下气道的局部表现。患有哮喘的儿童发生AR的年龄比未患有哮喘的儿童更小,且合并哮喘的AR患者接受治疗可降低气道高反应性并改善肺功能。另外,AR也是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一项大规模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鼻用糖皮质激素或二代抗组胺药治疗的AR合并哮喘患者发生哮喘相关急诊和住院的风险显著降低。儿童的活动范围多局限于室内,本研究表明良好的家庭居住条件如人均住房面积≥25m2、住房朝南、住宅与最近马路街道的距离≥m是儿童AR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尘螨是引起AR的重要过敏原之一,而不同朝向的房屋尘螨阳性率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朝南的房屋最低。这可能是因为朝南的房屋采光状况较好,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具有很好的杀死尘螨的功能。同样,房屋潮湿、阴冷及拥挤也给尘螨提供了适宜的生存条件。住宅距离马路较近,室内环境容易受道路交通污染如悬浮颗粒PM10和PM2.5浓度、SO2、NO3、O3等的影响,这些污染物可增加儿童AR发作的风险。因此,住宅在选址时应优先考虑距离马路较远的住宅区,且儿童应居住在住宅中朝阳的房间。既往研究显示家庭饲养宠物是儿童AR发病的危险因素,但本研究结果中并未体现。综上所述,遗传因素如父母过敏史、家庭内吸烟环境、儿童出生6个月内过敏史以及合并哮喘是儿童AR发作的危险因素,而较长时间母乳喂养、家庭居住条件较好如人均住房面积≥25m2、住房朝阳以及住宅与最近马路街道的距离≥m是AR发生的保护因素。在儿童AR预防工作中,要倡导营造清洁卫生的居住环境,在学校、医院及社区中加强AR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家长对于AR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避免儿童过多接触相关危险因素,从而减少疾病发生。

文献来源:王广磊,张海涛,等.儿童变应性鼻炎影响因素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36(4):-

顺妥敏小贴士

顺妥敏(色甘萘甲那敏鼻喷雾剂)鼻孔内喷雾给药,可在5分钟内,快速缓解儿童、成人普通感冒、过敏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鼻涕、打喷嚏等鼻部症状,恢复鼻腔通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xhbdy/6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