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中国人得了新冠肺炎的话,国家会免费治疗。
面对疫情,国家选择了“壮士断腕”的方式来保障人民安全。
截止目前,中国累计确诊病例例,累计治愈例。
将近7万患者治愈!
你们知道治疗一个新冠肺炎患者到底要花多少钱吗?
答案是:上百万。
视频里的人叫聂佳,刚住院时他交了元,住院第4天显示已欠费多,但医院没有让他继续缴费。
因为国家出台政策,对新冠肺炎患者免费治疗。出院时他还被告知,垫付的元将返还。
(视频来源:人民日报)
30岁的聂佳住院33天后治愈出院,他说:“直到出院我也不知道花了多少钱。”
“1,,.66元!”医院东院乳腺外科杨青峰医生3月15日晚发布微博称,一位新冠肺炎患者医药费用为.9万元。
网友惊呼:多万,天呐,如果我自己付,估计我只能选择治疗一天。
感恩,祖国妈妈太好了......
其实这个费用是远远低于实际的花费的。
因为医生的防护服好多是国外高额运费捐赠过来的,包括从外地调医护人员过来的食宿,补贴,牺牲的医护人员的抚恤金,这怎么算得清…
算不清的!危急时刻,国家第一时间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得失和利弊放在后面。
有人说:这次疫情过后,我只想把国家比作母亲。
平时我们或许叛逆,或许抱怨,可母亲对我们的爱从未消失,永远无私又伟大。
假如把国家比作母爱,那中国一定是最朴实无华的那一位。
面对疫情,每个国家采取的都是这样暖心的措施吗?
在疫情爆发的时候,医院,而英国忙着打算扩建停尸房。
我们都知道,新冠肺炎在全球爆发,目前大部分国家都采取了目前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隔离治疗。
而英国,采取了”群体免疫“的策略。
什么叫群体免疫?就是不隔离,让大部分人得一遍新冠肺炎,获得群体免疫。
英国目前的人口是万,假如实施群体免疫,就会有万人感染,按照最低死亡率来算的话,也会有40万人病死。
以上都是最乐观的情况,假如病死率提高了,再或者病毒变异了,那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不可否认,在科学的解释上,这一决策没有问题。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生存的法则。
所以,死去的是什么人?
毫无疑问是穷人,是老弱病残。
富人可以享受最好的医疗资源,他们的危机将会降低一分。
那些穷人根本无法支付高昂的治疗费用,只能依赖于自己的免疫力足够强。
那些免疫力弱的就会是"不合格“的那部分,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在那些政客眼里几十万条的无辜生命,只是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可在我们眼中,人命比什么都值钱。
在中国,为什么治疗是免费的?因为有太多人付不起这个钱,而中国要想战胜病毒。必须把每个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只要能遏制住病毒,所有的损失都是值得的。
因为在金钱面前,生命是无价的。
以前每次发生灾难的时候,我们总是听说“不抛弃,不放弃”,那时候我以为只是说说而已,后来我才发现,真的不只是说说而已。
中国,正在身体力行的向全国人民证明!国家最看重的是"人全"。(人民生命安全)
40天前,疫情爆发之初,中国被全世界拒绝。
当中国正忙着拯救处于水生火热之中人民的时候,有些人却忙着幸灾乐祸。
美国,就是第一个。
除此之外,还有澳大利亚禁止中国人入境,导致机场陷入混乱,大批留学生落地遣返或滞留。
还有韩国抗议者在街头呼吁禁止中国人入境。
还有在越南,一家餐厅贴了一张通告:“我们不能为中国人服务,对不起!”
不想多说什么,可以理解,但也看清了一些嘴脸。
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候,我们已经顾不得外界有多少脏水泼到我们身上,选择默默的进行一场全国人民共同的战疫。
在40天后,中国成了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
越来越多的人抢着购买前往中国的机票,抢着前往最安全的国家避难。
国外飞中国的机票,已经涨价数倍甚至数十倍,但还是处于几近售空状态!
比如华盛顿(杜勒斯)飞北京,最高票价已经达到了14万。
直飞已经没票了,需要通过转机才能来中国,即使这样座位依然抢手。
比如伦敦飞上海,票价高达18万,但座位已经售空。
机票如此之贵,可是每天来中国的人,依然有12万之多。
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会一票难求?
因为比起自己国家的“佛系抗疫”,他们更愿意相信迄今为止中国所做的一切。
有一段关于疫情的话,在网络热传: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疫,染者数万,众惶恐,举国防,皆闭户,道无车舟,万巷空寂。
幸,龙魂不死,风雨而立。医无私,警无畏,民齐心。能者竭力,万民同心。
月余,疫除,终胜。此后百年,国泰民安。”
中国有现在的成绩,决不轻松。
这样的成绩是封了武汉一座城换来的;是全国几十上百万医护人员不眠不休换来的;
更是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换来的。
因为疫情影响,国内的旅游、酒店、电影等行业遭受重创,有媒体打出中国经济至少损失亿的标语,甚至有人预估损失超过2万亿。
我们欢迎世界各国的人来中国,但是境外回国的输入病例,没有医保的,请费用自理!
那些为了免费治疗才回国的人可以省省了,中国不是你的避难所!
END
作者简介:成小姐,一个人美心善的小姐姐。爱美食,爱写作。以文字温暖人心,让心灵得到唤醒。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