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三伏天,也就到了这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现在大家都越来越注重养生,都知道“春夏养阳”这个说法,有人会说了,这夏天都这么热了,还养阳,不会上火啊?当然,养生也是要根据自身状况的,前面说的“春夏养阳”是顺应四季而言,春、夏是四季中万物生长达到繁盛的两个季节,人体与自然是相通应的,人体的阳气也是如此,在春、夏时人体内阳气也是向外的。夏天的三伏天是最热的时候,对于平素阳虚的人是可以借助这个机会,来调养自己的身体的。
在三伏天,最火热的养生方法就是贴敷了,医院,进进出出的人颈前和颈后都贴着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三伏天贴敷是有一定效果的。其实,三伏天除了贴敷,还可以在这个时候艾灸来养益阳气,预防疾病。
大家都知道,在秋冬季节是慢性呼吸疾病咳嗽、哮喘的高发期,外界温度较低,寒冷刺激是一方面,还有一方面是因为,人体的阳气到了秋冬时,按照阴阳四时消长规律,阳气会收敛潜藏于内。加上久病易伤阳气,秋冬之时,人体本充盛的阳气受自然界影响更加虚衰,在此季节阴阳明显失衡,故疾病容易在冬季加重或诱发。而夏季的三伏天是人体气血最旺盛的时期,此时利用艾灸来加强阳气防治,则机体可顺应夏季自然界阳气充盛的影响,最大限度利用夏季自然界与机体相对阳气充盛之时顺势而治。通过扶正祛邪的治疗,不仅能强壮机体,还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夏天由于气温较高,人体腠理疏松,气血畅通,人体新陈代谢旺盛,在此时通过对大椎穴及双侧肺俞穴进行艾灸,使温热刺激易于深达肺脏,故而能有效地改善肺功能,预防呼吸系统疾病。常选大椎、肺俞、膏肓、足三里等穴。
大椎穴
在脊柱区,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上。为手足三阳经及督脉之会。
肺俞(双侧)
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膏肓穴(双侧)
在背部,当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3寸。
足三里(双侧)
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足三里为强壮保健要穴,对于虚劳诸证有很好的疗效,也是日常保健常用穴。
操作方法:
在上述穴位,采用艾条温和灸,每穴5~10分钟即可,每3天1次。
*穴位图片来自紫图图书出品《图解黄帝内经》
视频操作讲解演示
看看我们的教学视频来更直观地了解一下吧:
三伏天艾灸要注意的是艾灸时间宜短不宜长,若艾灸时间过长,出汗太多,会伤津耗气。在艾灸时要关闭面对自己的窗户,不要让风吹到自己。在艾灸时不能过饥或者过饱,以免出现不良反应,同时要保持心情的平和,不要有太大的波动。在艾灸时口渴可以喝温开水,不要喝冷水,以免影响艾灸效果。夏天容易出汗,在艾灸后,不宜立即洗澡,应休息两个小时左右再洗澡,因为在艾灸时,人体的汗毛孔是打开的,如果这时洗澡,易受寒凉。
利用艾绒燃烧产生的药热之气,对人体穴位进行熏灼、温熨以激发经络之气,在相应的节气变化之时温通气血,是“节气灸”主要的刺激方法。时令节气是“节气灸”的时间条件,是反应中医“天人相应”理论的关键所在。在特定的时令节气,选择具有强壮作用的腧穴进行艾灸,以温补阳气,调动机体潜能,能更好地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
关于春夏养阳的理论,还有“冬吃萝卜夏吃姜”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话,我们为什么要在夏天吃姜呢?生姜性微温,归肺、脾、胃经。在夏天,体内的阳气都升散在体表,脏腑内在阳气是相对不足的,生姜其性温,恰好可补充这部分。而且在夏季,天气炎热,大多数人都喜欢饮冷食凉,易伤及脾胃阳气,服用一些生姜能够帮助我们温中、驱寒。
那夏天吃姜有这么好的作用,多吃点,好处是不是就更大了?并不可以这样想的,凡事都要适度,需要的时候适当地吃一些就可以了,不用说规定每天要吃多少。而且平素阴虚内热或者热盛的人就不适合服用,本身体内就热盛,再吃性温的姜,那岂不是加严重了?
有时候,养生的方法就这样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我们的一餐一饭中,如果能利用好每一餐饭食来保养身体,那也是大智慧了。
相关文章链接
《三伏贴到底有没有用》
《三伏天除了三伏贴,还有三伏灸!》
更多相关文章请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