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学认为,酒为水谷之气,适量饮酒有活血行血、行药势、温肠胃、祛风散寒之功效。酒可疏通经络气血,瘀血肿痛与未流血者,用酒送服云南白药胶囊,更能发挥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妇科有瘀血肿者,也可以酒送服。伤科用药中,伤科接骨片、治伤胶囊亦借助酒行药势,用酒送服,活血化瘀效果更佳。
但是对于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双氯芬酸等非甾体类,药后饮酒,可引起胃黏膜出血(酒后胃肠不适服用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可增加乙醇的吸收,应避免使用),因为酒精可使血清胃泌素大量分泌,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样可使血清中胃泌素分泌增加。二者联用可能导致胃泌素分泌浓度剧增,胃酸大量分泌,以致破坏胃黏膜屏障,损伤黏膜下血管,有引起胃出血的危险性。尤其是对乙酰氨基酚,是复方感冒药的常见成分(泰诺,快克),乙醇可增加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甚至可引起肝衰竭。更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平时健康的人喝酒后会产生严重的头痛,如果自作主张服用止痛药,同样容易诱发胃肠道出血。
酒更是一种很好的溶媒,诸多药酒借助酒的溶解度,将有效成分析出,药酒中含有补血益气、滋阴温阳的滋补强身之物,再加上酒本身辛散温通的功效,非常有利于各种慢性虚损性疾患的预防与治疗。除了喝的补药酒,还有外用的药酒,比如正红花油之类用于跌打损伤,活血化瘀,舒筋行气的外用药酒。中草药材类型许多,有绿色植物类、动物类、矿物质类、食材类等,但并不一定的中药材都合适浸酒,如矿物质类药,其成分就难以用酒浸泡出去。另外,一部分矿物质药还带有有害成分,如含汞、砷、铬、铅等的矿物质药均不适合用于浸酒。除此之外,如采用毒蝎子来浸酒,则需要在中医的具体指导下即可采用。蛇不可以随便用于泡药酒,一般觉得,五步蛇、金环蛇、银环蛇、响尾蛇等毒蛇在浸泡前应去头,不然非常容易导致身体中毒了。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适量饮酒,可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减轻心理负担,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加速血液循环,有效地调节和改善机体内的生物化学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少量饮酒还可以提高人体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并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但是服用降压药、降糖药期间饮酒,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和低血糖昏迷。酒精具有扩张血管,抑制交感神经及血管运动中枢和减弱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服用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硝苯地平期间饮酒可增加心律失常风险,尤其是服用硝苯地平后饮红酒,可引起血管过度扩张,导致剧烈头痛,血压剧降甚至休克。利尿药如双氢氯噻嗪、速尿、安体舒通等,能通过排尿来降低血压,一旦饮酒,酒类的扩张血管作用会引起血压过低和头晕反应,甚至发生直立性虚脱。酒精具有抑制糖吸收的作用,酒后服降糖药格列本脲、二甲双胍或注射胰岛素,会引起血糖下降过快,出现头晕、心慌、出冷汗、手发抖等低血糖反应,严重者可引起低血糖昏迷,若抢救不及时,有生命危险。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低血糖症状,常常被醉酒反应掩盖,不易与醉酒区别,以至于导致严重而持久的低血糖,造成脑组织不可逆地损害,甚至引起死亡。在服用磺脲类降糖药期间,乙醇作为药酶诱导剂而发挥作用,能促进磺酰脲类药物的代谢,使其半衰期明显缩短,从而减弱其降血糖作用。酒后服用苯乙双胍等双胍类降血糖药还可能引起乳酸中毒。有人说,喝酒能改善睡眠,能更好地入睡。如果你是失眠患者,在服用镇静催眠药地西泮、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唑吡坦、佐匹克隆、苯巴比妥等药物期间饮酒,乙醇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的作用,且作用与饮酒量成正比,可使中枢神经系统产生较深的抑制,轻者致人昏睡,重者引起昏迷,甚至因中枢神经麻痹而死。抗组胺药氯苯那敏是复方感冒药的常见成分(泰诺,快克、新康泰克、惠菲宁),也有一定的中枢抑制作用。所以很多复方感冒药中含有氯苯那敏和对乙酰氨基酚,服用期间请不要喝酒。
服用头孢不能饮酒的知识大都有所普及,几乎所有的头孢类抗生素都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是一种戒酒药物,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酒,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从而达到戒酒的目的。
双硫仑样反应是指使用某些药物后饮酒或接触含有酒精的物质,导致体内“乙醛蓄积”的中毒反应。用药期间饮酒会产生胸闷、气短、喉头水肿、口唇发绀、呼吸困难、心率增快、血压下降、四肢乏力、面部潮红、多汗、失眠、头痛、恶心、呕吐、眼花、嗜睡、幻觉、恍惚,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血压下降至60~70/30~40mmHg,并伴有意识丧失。容易误诊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等。另外双硫仑样反应严重程度与应用药物的剂量、饮酒量成正比。饮用白酒较饮啤酒、含酒精饮料等的反应重,用药期间饮酒较停药后饮酒反应重。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疾病及对乙醇敏感者更为严重。
另外还有甲硝唑、替硝唑、氯霉素、呋喃唑酮都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也有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用药期间喝酒,可增加心律失常风险。正在服用上述药物的患者,切记治疗期间及结束后至少一周内勿饮酒或食用含酒精的饮料、药物与食物。
作者简介
陈文君,浙江省医院主管药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