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辰牙医读书会第28期口腔科中次氯酸

次氯酸钠具有有效的抗菌活性和强大的组织溶解能力,是一种广受欢迎的根管内冲洗剂。虽然在根管系统内使用它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如果发生意外冲出根管外,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目前关于次氯酸钠引起的相关损伤多为病例报道,本文结合相关文献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治疗原则

目前,没有具体的治疗方法来逆转次氯酸钠造成的损害。在临床中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此类损伤的发生。对于已经形成的损害,其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包括保护气道、控制肿胀、缓解疼痛和预防继发感染及定期复查。

预防措施

症状及处理

一衣物损坏:

根管冲洗过程中,意外溢出的次氯酸钠会导致衣物快速、不可修复的漂白。操作过程中,患者应戴好胸巾,医生在将装有次氯酸钠的注射器转移到口腔时应小心谨慎。

二眼睛损伤:

患者可出现眼睛瞬间的剧烈疼痛和强烈的烧灼感、流泪和红斑等症状。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角膜斑片状着色甚至影响视力。需要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轻柔冲洗眼睛至少15min,并联系眼科医生进行紧急处置。

三皮肤、黏膜损伤:

患者可能会出现疼痛、瘙痒,黏膜坏死性溃疡等化学烧伤症状。此时,需要立即用大量生理盐水轻柔冲洗,避免将次氯酸钠扩散到患者的眼睛中造成二次损害,并联系皮肤科医生进行紧急处置。另外,可使用镇痛药,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可外敷或含漱药水促进局部组织愈合。如果发生次氯酸钠误吞误吸,请及时咨询急诊科。

四次氯酸钠挤出根尖孔:

次氯酸钠可导致红细胞破裂、抑制中性粒细胞迁移、损伤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神经细胞,因此可发生严重的组织损伤。当次氯酸钠挤出根尖孔时,患者可能出现突然疼痛、局部或弥漫性瘀斑以及弥漫性组织肿胀的三联症状。组织肿胀可表现为口内黏膜肿胀,口外皮肤和皮下组织肿胀。发生在上颌牙时,可导致颊部肿胀、鼻唇沟消失及眶周肿胀,发生于下颌牙时,可导致下颌骨下缘及颈部肿胀。如不良反应持续进展,患者可发生神经感觉及运动功能受损、语言及吞咽功能受损、骨质及软组织破坏致面部畸形、张口受限、呼吸窘迫、气道堵塞甚至危及生命。

五次氯酸钠挤入上颌窦:

患者会感觉上颌窦有烧灼感,而不是剧烈疼痛,可能会感觉到冲洗剂从鼻孔流出,喉咙里有“漂白剂”的味道,也可能会出现鼻窦充血和鼻出血。医生需要及时发现,并立即联系耳鼻喉医生会诊。

六次氯酸钠过敏:

虽然很少见,但临床医生必须认识到:次氯酸钠存在过敏可能。我们也应该了解可能出现的过敏症状和过敏反应:荨麻疹、水肿、气短、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和低血压。建议在进行急救措施后医院。

七局部注射次氯酸钠后出现急性肾损伤:

有病例报告中指出,在牙科手术中意外将次氯酸钠注射到眶下组织导致了急性肾损伤。该病例中,患者面部持续水肿和瘀斑,在下颌下区、前颈部和胸骨等远离注射部位也存在瘀斑。同时,患者还出现了血尿症状。这提示我们,在临床中,要问诊全面,系统分析患者的全身症状,避免漏诊。

预后

次氯酸钠不良事件发生后,愈合时间不一。有研究显示:疼痛和肿胀可持续7-30天;黏膜愈合需要长达60天,有时会导致纤维化或瘢痕组织形成;神经运动和感觉损伤可能需要几个月才能恢复。

(以上仅为笔者个人看法,欢迎大家讨论分享,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多提建议!)

另外,关于如何使用橡皮障,做到“置而不漏”,请阅读本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xhbdy/9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