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二类药物可吃出抑郁症,别再吃了

本来只想吃药治个痘痘,结果却让自己抑郁和长期不举??

抑郁症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最常见的有遗传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医学调查发现,某些药物也是引起抑郁症发病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这种类型的抑郁症被称为药源性抑郁症。

0什么是药源性抑郁

由药物引发的抑郁症称为药源性抑郁症。药源性抑郁症大多在用药数日至两年之内发生,且其诱发率与药量、用药时间、患者性格等因素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用药量越大,患者越容易出现抑郁;药量减少后,患者病情虽可缓解,但再次用药又可诱发抑郁。其典型表现为:心神不宁、烦躁、坐立不安、缺乏自信、睡眠障碍,严重者甚至有自杀倾向。

事实上,药源性抑郁真正的高危人群是那些容易罹患原发性抑郁障碍的个体,高危因素也与原发性抑郁障碍类似,如抑郁障碍家族史。另外,既往曾罹患原发性抑郁的个体也更容易发生药源性抑郁。

02这些药物尤其需要小心

事实上,任何可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不局限于精神科药物(如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均有诱发抑郁的理论潜力。

以下基于证据强度,将非精神科药物诱发抑郁的风险分为以下三档:

(一)高危:与抑郁相关且证据确凿

以下药物与抑郁相关,且个别患者的症状可能相当严重,甚至出现自杀观念及行为。

.干扰素-α

临床工作中,干扰素(IFN-α)导致抑郁的情况相当常见;多项随机对照研究及前瞻性队列研究也证实,该药与抑郁关系密切。尽管大部分研究并未将药源性抑郁作为主要研究终点,但受试者出现抑郁的比例实在太高(20%-45%),甚至每两名患者中就有一名出现抑郁症状,而丙型肝炎患者及既往有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病史者风险更高。

2.糖皮质激素

两项大规模meta分析显示,糖皮质激素诱发精神科「反应」(reactions)的风险从6%(严重反应,如精神病性发作及显著的躁狂或抑郁)到23%(中等程度的反应)不等。糖皮质激素短期治疗中,最常见的精神症状是欣快及轻躁狂,长期治疗中则是抑郁症状。糖皮质激素的剂量似乎与药源性抑郁的发生率有关,剂量越高发生率越高,但剂量与抑郁持续时长及严重度似乎并不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可能加重糖皮质激素所致精神症状,而SSRIs、锂盐、拉莫三嗪及奥氮平似乎可有效治疗此类精神症状。

3.洋地黄/地高辛

多项研究显示,心内科用药洋地黄及地高辛与抑郁显著相关。例如,使用地高辛的患者可能出现一系列精神科副作用,抑郁仅仅是其中一种。

4.抗癫痫药

两项大规模流行病学研究及一项大规模meta分析显示,使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自杀风险显著升高,尤其是既往曾罹患抑郁的患者。

(二)中危:证据较弱或存在冲突

当抑郁患者使用以下药物时,也应警惕药源性抑郁的可能,并通过有针对性的询问(如时间先后顺序、近期药物有无调整、停药后症状有无变化等)加以排除:

镇静助眠药:两项非随机研究显示,此类药物与抑郁显著相关。当前主流指南普遍推荐,将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作为慢性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

β-受体阻滞剂:此类药物是否与抑郁相关仍存在争议;一个焦点在于,很多医师误将该药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疲乏视为抑郁的表现。早年研究显示,亲脂性及穿越血脑屏障能力较强的普萘洛尔可能与抑郁存在相关性,但总体而言并无定论。

组胺H2受体阻滞剂:如雷尼替丁。相关个案报告较多,但研究结果不一致。一项小规模随机对照研究显示,雷尼替丁组抑郁评分反而更低。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时,此类药物可能导致重性抑郁发作,而联用舍曲林似乎可以降低这一风险。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尤其是辛伐他汀。一项观察性研究显示,辛伐他汀处方后出现抗抑郁药处方的概率异常高,而其他同类药物则无此现象;然而,还有一些相关研究得到的是阴性结果。

氟桂利嗪:多项对照研究报告了该药与非正式评估下的抑郁的相关性。抑郁症状多出现于治疗后周内,但程度不重,往往不需要特殊干预,甚至无需停药。

植入型孕酮释放避孕工具:近期一项大型研究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相比于从未使用过激素避孕者,目前及近期使用激素避孕者的自杀未遂风险升高97%,自杀死亡风险升高%。

此类药物还包括非那雄胺、异维A酸、甲基多巴、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等。患者在使用其中一些药物时,发生抑郁的风险并不低,但此时往往难以厘清原发病(如帕金森病)在抑郁发病中的角色。

此外,抗生素也可导致一系列神经精神副作用;但与糖皮质激素类似,此类药物在短期应用时多表现为意识混乱、谵妄、幻觉、激越等,导致抑郁的风险相对较低。

(点击查看大图)

抗生素的常见精神神经副作用(RouillerAA.)

(三)低危:拥有零星个案报告的药物。其中一些个案报告存在混杂因素,另一些则可能与个体的体质特异性有关。

03如何发现药源性抑郁症

药物引发的药源性抑郁症一般有以下特点:

1.既往有情感性病史者容易患病;

2.出现抑郁症前患者大多有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等锥体外系反应;

3.患者常有一种难以描述的身体不适感,有一种“讲不清楚的难过”,常表现为情绪不稳、波动性焦虑、烦躁,对事物缺乏兴趣爱好和自信心,精力下降,睡眠障碍,严重者可导致自杀;

4.抑郁症出现的时间可在用药后不久,多数在用药数日到两年之内发生,且用药量越大越易发生抑郁,减量使用或停药后,抑郁症状可逐渐缓解,再次使用该药又可诱发抑郁。

药源性抑郁症有一定的隐匿性,患者用药后若出现相关抑郁症状,应加以注意,及时停药,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以缓解抑郁症状,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04药源性抑郁症处理原则

如果出现药源性抑郁症,首先,患者宣教有助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

若症状不重,继续观察并随访;多数情况下,药源性心境症状常可自行缓解。若患者抑郁症状显著,病情允许时立即停用问题药物,不允许停药时尝试换用同类其他药物,无其他替代治疗时考虑降低剂量或缩短治疗时长,并加强看护。经过上述处理后,若心境症状在4周内无缓解,则考虑其他病因导致心境症状的可能,如控制不佳的躯体疾病。

若患者出现自杀观念、杀人观念、严重的功能损害及无法自理时,应及时入院治疗。

用药方面,指南推荐使用SSRIs治疗干扰素-α相关抑郁。针对既往有抑郁病史、目前需要干扰素-α治疗的患者,可预防性地使用SSRIs。对于既往有心境症状史、当前需要类固醇治疗的患者,预防性地使用抗精神病药或可减少严重精神副作用的发生。

05药源性抑郁症预后

尽管药源性抑郁在停用问题药物后往往可以完全治愈,患者可以恢复至病前水平,然而没有证据显示,药源性抑郁的预后(如死亡率)显著优于其他类型的抑郁障碍,因药源性抑郁自杀者也并不鲜见,须引起重视。

连马薇薇都严重抑郁了,她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吃多久才有效?

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正确换药停药指南,全在这里了!

做时代典范?创百年品牌

疾病咨询







































北京中科医院荣获品牌影响力企业荣誉称号
北京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bdyss/25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