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年,昆明)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前言慢性鼻-鼻窦炎(CRS)是鼻腔及鼻窦的慢性炎性疾病。其发病与许多因素有关,病理机制复杂,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其诊断和治疗对临床医师具有挑战性。我国鼻科学者在年曾制订了针对内镜鼻窦手术的“广州标准”,是我国CRS诊疗的首个临床指南,尽管当时对CRS病因病理机制的认识远不及今天,但应该说“广州标准”以及后来在此基础上制订的“海口标准”()对起步不久的我国CRS规范化诊疗具有重要的引导意义。本刊编委会和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根据国内临床实践的需要,结合国外近年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年在南昌讨论并通过了《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年,南昌)》。经过近5年时间的临床实际应用,从整体上提高了全国CRS诊疗水平。这再次表明一个正确的指南对实践有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随着对CRS病理本质认识的加深,近10年内国外已有多种版本的CRS诊疗指南(guideline)、共识文件(consensusdocument)或意见书(positionpaper)。这包括欧洲鼻-鼻窦炎和鼻息肉诊疗意见书(Europeanpositionpaperonrhinosinusitisandnasalpolyps,EPOS)在、和年三次更新的立场文件(positionpaper)、美国的2个共识文件(,)和加拿大的临床指南()。由于科学研究的深入、经验积累的增加、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参考国内外最新进展,经本刊编委会组织专家多次讨论,认为有必要对“南昌标准”部分内容进行修订和更新,以期跟上国际发展趋势、更好地适应我国国情和临床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CRS的诊治水平。为此本刊编委会在年9月提出初步修改建议,年4月在北京组织部分专家对需要增加、修改和更新的具体内容达成共识。确定了此次修订既要“宜简不宜也要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对某些临床重要问题和争议较大的问题给予必要的阐述和说明,并且在《指南》后附多篇解读文章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使《指南》更加完善、更加切合我国CRS诊疗的实际情况,凸显我国特色。此后又经过全国鼻科学组核心专家的3次讨论,最后于年11月在上海对新修订的《指南》进行了最终的讨论和定稿,形成年版新的指导性文件。
来源: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