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志怪传奇选
金秋
第3天
点击收听▼
写在开篇
其实学习并非一件容易的事,不是只要勤奋刻苦就足够,灵气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勤奋和灵气同时具备,才会像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得到极大的提升。
今日佳句
生有书百余编,而负笈至山中,昼习夜息,虽寒热切肌,食粟袭纻,不惮劳苦。
——李昉《太平广记·人参翁》
句里积词
负笈: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
(为了求学,他告别父母双亲,独自负笈远行。)
知句论事
唐朝有位姓赵的书生,他的祖上都以读书做官闻名于世。他兄弟好几人都先后考中了进士,做了大官,唯独他生来愚笨。
虽然他也读书,但是连断句都困难,文章的意义更不懂了。因此到了三十岁还一事无成,更谈不上考中进士做官了。
每次他参加弟兄和朋友们的宴会,看到酒席上满座都是穿着官服的宾客,唯有自己是个穿着白衣的老百姓,心里总是闷闷不乐。
当大家喝酒喝到兴奋的时候,不免有人嘲笑讽刺他,三十多岁的人却混成这样,简直是家中的不孝子弟。
赵生听后,十分悲愤,第二天就悄悄离家,逃到晋阳山搭了一个茅草屋,将身边的一百多本书背到山里来,隐居苦读。
白天学习,夜晚休息,即使是寒冬和酷暑,也没有停顿过,他天天吃着糙米饭,穿着麻布粗衣,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
可惜赵生天生愚昧,越是勤奋用功读书,收获反而越少,越读越糊涂,他自己非常恼恨,埋怨自己是天生的笨蛋,但他发愤学习的志向,始终没有动摇过。
十多天之后,有位老年人来拜访他,老人很同情地说:“我说你这个年轻人,一个人住在深山里,日日苦读古人的文章,不就是为了考中功名去做官吗?但你学了这么久,却毫无长进,你怎么这么笨呀?”
赵生很有礼貌地回答:“我很愚蠢,觉得自已年龄已大,在这世界上没有一点用处,所以来在深山里,读书自乐。
虽然我不能理解书中精彩奥妙的意义,但是我决心一定要为读书而死,这样才不会玷污祖先的声誉,至于做官,我早就不想了。”
老人说:“我很钦佩你坚定的意志,我这老头儿虽说没有好的办法能够帮助你,但是希望你能去看看我。我姓段,家住此山西边的大树之下。”说罢忽然不见了。
赵生按照老人的嘱咐,一路来西山寻找老人的踪迹,果然发现一棵长得很茂盛的老椴树。
赵生暗暗心惊:“这不就是老人所说的姓段吗?”他扛来铁锹,在椴树下面挖出了一棵一尺多长的人参。这棵人参的形状,很像那位老人的相貌。
赵生心想:我听说人参能变化成人的相貌,而且这种人参能医治各种不可救药的各种绝症。于是他就将这棵人参煮着吃掉了。
自从他吃了人参之后,心眼明亮,神智清醒,变得聪明灵敏,读的书过目不忘,完全能够彻底领会其中精彩奥妙的涵义了,与此前判若两人。一年以后,他也如愿以偿地考取了功名。
应用宝盒
今天的金句描写的是赵生在山中苦读的情形,他早晨读书,晚上休息,不畏酷暑寒冬,吃着粗茶淡饭,穿着麻布衣服,尽管生活如此艰辛,他仍然不怕辛苦。这句话写出了赵生读书的勤奋和坚毅,正是这种精神,打动了人参翁。
赵生为什么能得到这株宝贵的人参呢?
福利小链接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殿试及第者之称,通过之后可以直接被授予官职。
金句日签
每天一个金句,了解一个名家或一本著作,这样就够了吗?肯定不够。现在,窦摘又升级啦,你可以扫描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