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灸法狂人窦材灸法节要

“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

这句话大家应该耳熟能详,这是《扁鹊心书》里的经典语录,但此书可不是扁鹊写的,而是一位自称三世扁鹊的狂人写的书,他就是南宋时代的著名针灸家,重灸派的中坚人物——窦材。

在源远流长的中医历史上,南宋的窦材还不算是巨匠,这样一位“无名小卒”却没把张仲景、孙思邈、王叔和等名家放在眼里,认为其“各以己见自成一家之技,治小疾则可,治大病不效矣”(《扁鹊心书·序》),并以“三世扁鹊”自命。

窦材自恃“得黄帝心法”,但托扁鹊之名,结合“四十余稔之所治验”,于晚年成就《扁鹊心书》(成书于年),书中断然提出并应用“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的保命心法。自古“狂傲之人必有过人之处”,窦氏保命三法值得研究。

在选穴上窦氏主张少而精,一般每次一穴、多则二、三穴。《扁鹊心书》全部用穴也只有二十多个,而在这二十多个穴位中又以命关和关元为多。

............................

命关补脾、关元补肾

窦氏温补脾阳用命关,他说:“命关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按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

脾经名穴很多,如公孙、三阴交、血海等,而他唯独选在胸腔上不为一般医者注意的食窦穴(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其重视调气的思想是耐人寻味的。一个既贴近心脏(左命关)又不离肺脏的食窦穴,治疗意义非同寻常,因为这里是人体宗气所居之处,宗气又称“动气”,它不仅对呼吸和心的搏动有推动作用,而且与视听言动各种机髓都有关系。一个以运化水谷之气的脾脏,它的经脉上的一个腧穴,却处在贯心脉而行呼吸的脏器部位上,因而它的作用当然有其特殊意义。也间接表明了窦氏没有选膻中而选命关的良苦用心。

同样的道理,肾经的名穴也很多,他却越出肾经的范围选取关元穴。

因为关元为元阴元阳交关之所,乃人生之关要.原气的居所,为历代针灸医家所推崇。温补肾阳用关元,此穴位居脐下胞中,又称丹田,一源而三歧,因为冲、任、督三奇经皆发源于此,该穴又为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小肠经的募穴,功能培肾固本、补益精血,为人体一大强壮穴。

关元穴和上面的命关穴上下呼应.通调人身的阳阳气血。

以上窦材的灸法精要,虽不被广泛认可,但是仍能独辟蹊径、救人无数,值得后世深入研究。不过窦材常用重灸,也就是艾绒直接接触皮肤点燃的疤痕灸,此法现在很少采用,特别是初学者不可擅自尝试。

.............................

窦材灸法节要

1、久嗽不止,灸肺俞穴各五十壮即止,若伤寒后,或中年久嗽不止,恐成虚劳,当灸关元三百壮。

2、虚劳咳嗽,潮热,咯血吐血,六脉弦紧,此乃肾气损而欲脱也,急灸关元三百壮。

3、中风半身不遂,语言艰涩,乃肾气虚损也,灸关元五百壮。

4、中风失音,乃肺肾气损,金水不生,灸关元五百壮。

5、中风病,方书灸百会、肩井、曲池、三里等穴,多不效,此非黄帝正法。灸关元五百壮,百发百中。

6、伤寒少阴病症,脉缓,昏睡自语,身重如山,或生黑魇,噫气,吐痰,腹胀,指冷过节,急灸关元三百壮可保。

7、肠癖下血,久不止,此饮食冷物,损大肠气也,灸神阙三百壮。

8、虚劳人及老人与病后大便不通,难服利药,灸神阙一百壮自通。

9、水肿膨胀,小便不通,气喘不卧,此乃脾气大损也,急灸命关二百壮,以救脾气,再灸关元三百壮,以扶肾水,自运消矣。

10、小便下血乃房事劳损肾气,灸关元二百壮。

11、砂石淋诸药不效乃肾家虚火所凝也,灸关元三百壮。

12、上消病,日饮水三至五升,乃心肺壅热,又吃冷物,伤肺肾之气,灸关元一百壮,可以免死。或春灸气海,秋灸关元三百壮,口生津液。

13、中消病,多食四肢赢瘦,困倦无力,乃脾胃肾虚也,当灸关元百壮。

14、腰足不仁,行步少力,乃房劳伤肾,又致骨痿,急灸关元百壮。

15、昏睡不省人事,饮食欲进不进,或卧或不卧,或不行,莫知病之所在,乃思虑耗伤心血故也,灸巨阙五十壮。

16、行路忽上膝及腿。如锥痛,乃风湿所袭,于痛处灸三十壮。

17、寒湿腰痛,灸腰俞五十壮。

18、老人气喘,乃肾虚气不归海,灸关元二百壮。

19、脚气少力,或顽麻疼痛,灸涌泉五十壮。

20、尸厥不省人事,又名气厥,灸中脘五十壮。

21、耳轮焦枯,面色渐黑,乃肾劳也,灸关元五百壮。

22、中年以上之人,口干舌燥,乃肾水不生津液也,灸关元三百壮,若误服凉药,必伤脾胃而死。

23、中年以上之人腰腿关节作痛,乃肾气虚惫也,风邪所乘之征,灸关元三百壮,若服辛温除风之药,则肾水愈涸和,难救。

24、凡灸大人,艾炷须如莲子,底阔三分,灸二十壮后减速一分,务要紧实,若灸四肢及小儿,艾炷如苍耳子大,灸头面,艾炷如麦粒子大,其灰以鹅毛扫去,不可口吹。癫狂人不可灸,及膏梁之人怕痛,先服睡圣散,然后灸之。一服止可灸五十壮,醒后再服再灸。

词语解释:一壮

中医在穴位上用艾火灼一次称“一壮”。

一壮,就是将艾绒捏成1cm左右大的小团,放在姜片上,点燃,燃尽即为一壮,时间也就是3~5min.或者艾条燃烧一厘米的时间,也在3-5分钟之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fbdy/8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