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话守护宝宝健康听力二

耳聪宝宝养成9小贴士:

01

在家给宝宝掏耳朵需要谨慎

父母发现耳屎首先想到的是将它们取出来,常备工具有棉签、掏耳勺,有的甚至购买自带照明的耳勺。细心和勇气可赞,但是非专业人士无论使用哪一种工具,都是不安全的。由于人的耳道形状并不是笔直的,而是弯曲呈S形,鼓膜在耳道深处是呈斜面展开,对于耳道结构的不熟悉,加之清理工具的粗大,以及照明的不充分使不专业的掏耳操作非常危险。轻者可能损伤耳道皮肤,引起感染,导致剧烈疼痛的外耳道炎;或者将真菌带入耳道,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有时不但没有挖出耳屎,反而将耳屎推向更深处,或者棉签头部的棉球松脱,落入耳道形成异物;严重者甚至损伤鼓膜,引起鼓膜穿孔、中耳炎。其实耳屎(医学术语耵聍)的形成是一个正常的生理过程,出现耳屎并不可怕,一般不需要着急处理。少量的耳屎可以随着咀嚼动作、头部姿势的变动而自然排出。人为的、频繁的干预反而会刺激耳道皮肤产生皮肤炎症,引起脱屑增多。

建议:当出现大量耳屎堆积时,最合医院,由专业的耳鼻喉科医生使用小镊子在充分的照明条件下将耳屎夹出;如果夹出困难,比如耳屎又多又硬,可以使用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充分浸湿溶解耳屎后,用吸引器将耳屎吸出,既安全高效,又痛苦小,很适合小朋友。

02

宝宝洗澡、游泳要谨防耳朵进水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很多家长喜欢带孩子去游泳,或者报游泳班,此时面临耳道进水的可能。门诊常有孩子因为游泳后耳痛前来就诊,检查发现耳道内有大块耵聍,进水后膨胀压迫耳道并引发了感染。另外,如果孩子曾经有中耳炎鼓膜穿孔,进水之后很可能会加重中耳炎病情。

建议:首先,游泳前孩子需要前往耳鼻喉科进行常规耳部检查,以评估风险;其次,游泳时耳道可佩戴合适的软性耳塞,防止进水。一旦进水,可以通过歪头、甩头、蹦跳的方式排水;如果一时无法排出,可以观察等待一段时间,多数进水可以随着人体活动、体温蒸发逐渐消失;如果有持续的耳闷、听力下降或者耳痛,医院耳鼻喉科就诊。

03

宝宝感冒要小心中耳炎

感冒也会得中耳炎吗?很多父母或许并不理解。俗话说七窍相通。中耳和鼻腔、咽部通过一根细长的管道连接,名为咽鼓管。感冒时,上呼吸道呈感染状态,鼻腔后部的细菌、病毒可以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从而引起中耳黏膜的炎症。中耳炎多数表现为耳痛逐渐加重,以至于疼痛剧烈,出现宝宝夜间被疼醒的情况,此时家长肯定会予以重视并且就医治疗。但是,有的时候由于感冒耳痛首先就诊的科室是儿科,患儿的发烧、咳嗽症状往往更吸引家长的注意力,症状较轻的中耳炎可能会被忽略。

建议:感冒也会引起中耳炎。所以,作为家长,在儿童感冒时应该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xhbdy/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