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病千万不要拖鼻窦炎经历

去年年初,各地流感爆发,许多同事感冒,我也不幸中招,出现症状那天是周六,感觉到浑身发冷,床上躺了一天,原以为睡一晚就能好转,到了第二天还是浑身没力,向同事拿了感冒药,吃了药之后,隔天精神好多了,便正常上班。

没几天开始出现流鼻涕等感冒症状,当时对这些小症状根本没当一回事,认为多喝些热茶、过一段时间就会好。和过去感冒经验相比,这次感冒的鼻腔分泌液又多又粘稠,所以经常擤鼻,分泌液有时也向后流入鼻咽部,这段期间除了吃些台湾带来的感冒药,医院看过一次,医生简单的问诊了一下便开了感冒药,这回的感冒经过了三个礼拜才好,痊愈之后,鼻子时不时的偶尔会闻到有臭味。

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有讳疾忌医的心理,医院,就上网查了一下,知道了这症状很像鼻窦炎,于是参考网上的建议使用滴鼻药,也购买了冲鼻器,每天使用盐水冲洗鼻子,但症状一直没有好转,于是利用返回台湾休假的机会,到离家不远的一家耳鼻喉科诊所,医生并没有进行详细的检查,但分析应该是鼻窦炎,于是先开了两个月的药(药名百度了一下,也是一种抗生素),在连续服用了几周后,症状有缓解现象,但最终臭味问题仍一直没有根绝。两个月后,再回到这家诊所,医院检查,由于返台休假时间有限,于是,又拿了两个月的药,并怀着侥幸的心理回到了宁波,但这次情况丝毫没有改善。

年中返台时,对药物治疗已不抱希望,于是医院,医生让我做了一个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拍片显示脸上的六个鼻窦有五个是正常的黑色,但有一个是异常的灰色,医生确诊是鼻窦炎,右侧上颌窦内充满了粘液,建议住院做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住院含手术需要4天时间。

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后痛苦小、手术彻底、操作精细及术后不易复发等优点,是目前治疗鼻炎、鼻窦炎及鼻息肉的公认的较理想方法。这个手术将传统的全部刮除鼻窦内粘膜的的破坏性鼻窦炎手术过程,转变为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及鼻窦的正常粘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促使鼻腔、鼻窦粘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达到依靠鼻腔及鼻窦的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来治愈鼻炎、鼻窦炎和鼻息肉的目的。

看到这里,有许多同事心里或许会产生疑问,什么是鼻窦?它有什么功能?鼻窦是鼻腔周围多个含气的骨质腔。它们隐蔽在鼻腔旁边,上颌窦位于鼻腔两旁、眼眶上面的上颌骨内;额窦在额骨内;筛窦位于鼻腔上部的两侧,由筛管内许多含气小腔组成;蝶窦在鼻腔后方的喋骨内。它们均以小的开口与鼻腔相通。鼻窦除参与湿润和温暖吸入的空气外,还对人的脸部造型、支撑头颅内部、减轻头颅重量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住院手术过程:医院报到并办理住院手续,住院后按医生嘱咐吃抗生素等药物,改善手术条件。

第二天中午进行鼻内窥镜手术,这次手术采用的是全身麻醉,术前禁食和禁水是必须的,当病床推进手术房时,心中百感交集,无数的影像在脑中一闪而过,当护士拿了呼吸罩套在我鼻上,要我深呼吸两口气时,还没意会到这是要干啥呢,整个人就失去了知觉,手术大约进行了两个小时,过程中没有任何知觉,醒来后手术已结束,只感觉眼睛酸涩(眼皮上涂药)和喉咙疼痛(喉咙插管供氧气和麻醉气体),手术部位并没有特别的疼痛感。手术后持续进行冰敷、吃止痛药和消炎药。由于右鼻腔塞了止血纱布,只能借助左鼻腔和口腔呼吸,这是这次手术住院过程中最难过的一件事。

第三天持续吃止痛药和消炎药。

第四天午休过后,进行鼻腔的填塞物抽除,医生在鼻腔喷止痛剂,接着拿夹子慢慢把鼻腔内的止血纱布抽出,这时侯我才知道纱布有多长、塞的有多深,整个过程大约20分钟,有一定的抽痛感,但还在可忍受范围内,当两条止血纱布都抽出后,医生检查手术伤口,判断情况大致良好,冰敷两小时即可出院。

由于现在的鼻内窥镜手术复发率很低,只要患者配合医生指示服药及术后换药,手术后鼻窦炎复发的风险会大幅降低。手术后仍持续服用了一个月的抗生素,并定期回诊清理鼻腔血痂及脱落组织,四个月后,进行最后一次回诊,医生确认手术伤口已完全复原,鼻窦炎也没有复发迹象。

通过这次的经历,让我体认到感冒要积极治疗,感冒症状与平时不同时,医院检查,不要讳疾忌医,以免耽误了正确的治疗时机。鼻腔有分泌物时千万不要用力擤鼻,应堵塞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再堵塞另一侧鼻孔擤净鼻腔分泌物,以免把分泌物擤进鼻窦内,引发鼻窦炎。总而言之,小病千万不要拖,拖久了变成大问题后,处理会更加困难,代价也会更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nidongdd.com/etbdy/96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